第185章 家与国!(第2页)
这便是邓贤寄予厚望的琼崖一式轮式装甲车,代号铁牛。
它们笨重、缓慢,最高时速不到30公里、噪音震天,越野时颠簸得能把人骨头架子摇散,机枪塔的转动全靠人力手摇,防护也仅能勉强抵御步枪弹。
但在邓贤和负责装甲车辆项目的罗成虎师长眼中,这些丑陋的铁牛,却是撕开未来战场迷雾的第一道微光,是迈向机械化的蹒跚第一步。
旁边新平整的简易跑道上,一架木布结构的双翼飞机被缓缓推出机库。-m¢a-n′k?a.n?s?h-u^.`c/o,m′
它有着粗糙的蒙皮和裸露的钢索,那台法兰西国走私来的120马力星型发动机是它最昂贵的部件。
琼崖航空研究所
的学员们——他们己在自制的滑翔机上积累了数百小时飞行经验——围着它,眼神热切如同朝圣。
试飞员陈阿海,正在做最后的检查,渴望成为第一个驾驭钢铁飞上琼崖蓝天的勇士。
丁巳年1917年的除夕,对于饱经战乱、迁徙之苦,如今终于在涯州岛安顿下来的数百万军民而言,意义非凡。
椰城城内,破天荒地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上了喜庆的春联,空气中飘荡着年夜饭的香气和孩童的嬉闹声。
一种久违的、带着希望的年味,驱散了海岛湿冷的冬意。
琼崖绥靖公署的大礼堂,被简单的红绸和鲜花装点。
一场简朴却注
定载入琼崖史册的婚礼正在举行。没有奢华的仪仗,没有山珍海味,来宾是清一色的核心干部、技术骨干、劳模代表和部分轮休的军官士兵。
新郎邓贤,一身笔挺的深灰色仿德式军常服,衬得身姿愈发挺拔,年轻的脸庞上褪去了战场杀伐的戾气,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沉稳。
新娘吴恩栗,身着琼崖自产生丝精心缝制的月白色改良旗袍,剪裁得体,勾勒出优美的身姿,乌黑的秀发挽起,别着一支素雅的玉簪,头纱下,容颜如玉,眼波流转间,幸福满溢,更透着一股独立女性的坚韧与智慧。
证婚人,是邓贤费尽心思从北京请来的学界泰斗、新任琼崖大学(筹)监督蔡鹤卿先生。老先生须发皆白,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而饱含深情:
“…邓司令邓贤,少怀大志,临危受命,率我三百万军民,跨海移琼。励精图治,夙业匪懈,兴工业以强筋骨,重民生以固根本,整军经武以御外侮。吴小姐,美丽大方,善解人意,不失为贤内助。二人青梅竹马,乱世相携,志同道合。今日良辰吉日,佳偶天成,实乃天作之合!亦是我琼崖复兴之大幸!愿二位新人琴瑟和鸣,同心同德,携手并进,为我苦难华夏之新生,共谱千秋华章!”
在满堂真挚的掌声和祝福声中,邓贤与吴恩栗交换了由儋耳州技工用自产黄铜精心打制的戒指。
西目相对,千言万语化作无声的默契与坚定。从湘南乡间的两小无猜,到流亡路上的相依为命,再到如今并肩投身于这孤岛的宏图伟业,所有的情感在这一刻沉淀、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