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工业发展中(第2页)
林绍成推了推眼镜,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磺胺是琼崖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更是战士们的保命符。一丝一毫的瑕疵都可能砸了招牌,甚至延误救治。^x^i!n·2+b_o!o,k\.*c*o/m_我们必须优化结晶工艺,找到更廉价高效的溶剂替代品,同时提高苯胺的纯度。陈主任那边协调的化工原料,杂质还是多了点。”他口中的陈主任,正是负责民生与轻工业的计委副主任陈念和。
陈念和此刻也在焦头烂额。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新建儋州盐场扩大生产的计划、推广改良木薯,这些高产、耐瘠薄种植的进展报告、筹建琼崖第一家棉纺厂的预算草案、以及保障制药厂、钢铁厂等核心工业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的调配方案。他既要确保三百万军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又要为工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轻工业原料,如棉花、油脂和劳动力后勤保障。
“陈主任,椰城市民反应,新发行的建设券在乡下小商贩那里不好使,还是认银元铜板…”秘书低声汇报。
陈念和揉了揉太阳穴:“通知银行,加大兑换点的宣传和布设,特别是乡镇。组织流动服务队下乡,用建设券首接收购农民的富余农产品,让他们看到券能换到实实在在的盐、布、农具!同时,严厉查处拒收建设券和囤积居奇的奸商!”他深知,货币信用是计划经济的命脉,一点马虎不得。
更让他忧心的是林绍成送来的报告——制药厂对高纯度苯胺的需求激增,而现有从煤焦油中提取的苯胺不仅产量有限,杂质也多,成了制约磺胺品质和成本的关键瓶颈。
建立独立的煤焦油深加工乃至煤化工体系,己迫在眉睫。
这又需要巨资投入和化工人才,计委的资源捉襟见肘。他提笔在报告上批示:“列入优先项目,协调工兵旅勘探田独煤矿伴生焦油资源,同时由林国瑞旅长负责,在田独筹建琼崖第一焦化厂前期工作。人才方面,请邓参谋长协助,设法从国内外招募。”
海军的重建更是步履维艰。榆林港的秘密船坞内,龙破武正脸色铁青地看着海鹰级首舰的建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