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飞速发展的军工(第2页)
图纸上画着一个由铆接钢板构成的菱形怪物,顶部安装着一个旋转炮塔,履带宽大。
这就是邓贤凭借模糊记忆勾勒出的早期坦克概念图。*a\i′t^i~n/g+x^i^a`o^s·h¢u~o^.^c\o!m*动力,自然是刚突破的怒涛柴油机。
装甲,是儋耳州钢铁厂刚刚试制成功、加入少量镍铬元素的一号装甲钢,虽然厚度有限,但抗弹性能远超普通钢板。
武器,则是一门儋耳州机械厂利用新到的高精度镗床仿制的法制37mm步兵炮铁锤-i,以及一挺改进的马克沁机枪。
第一辆试验型坦克,代号铁牛-i,开始了艰难的拼积木过程。
榆林港船坞内,海鹰二号的建造如火如荼。
与一号最大的不同,就是预留了安装怒涛柴油机的位置和空间!虽然怒涛-i还太笨重、功率不足,但这代表了方向。
同时,利用引进的光学设备和技术,岸防总队林近开指挥下,第一台琼崖自产的海眼-i型3米光学测距仪被安装到了椰城主炮台上,精度大幅提升。海军舰炮的仿制75mm速射炮也在新机床的加持下,良品率显著提高。
椰城西郊的飞行试验场,气氛却有些凝重。
一架双翼木布结构教练机在降落时起落架断裂,飞行员陈阿海受了轻伤。
航空研究所的归国留学生所长赵天翼,拿着断裂的木制大梁,眉头紧锁:“司令,木布结构强度有限,难以承载更大功率的发动机和武器载荷。我们需要全金属结构,至少是钢管焊接蒙皮!”
邓贤看着摔坏的飞机,又想起记忆中未来肆虐的轰炸机,沉声道:“材料是关键!钢铁厂、机械厂,全力配合航空所!优先解决高强度航空钢管和铝材的供应!没有制空权,一切皆是空谈!先解决飞得稳,再考虑打得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