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考完等待(第3页)

 公平公正,没有半点儿藏私。 

 负责批复这些试卷的老大人们频频点头表示认可,明确表示小韩大人所言不错。 

 甚至戏言韩锦程的水平和学问足够做阅卷官,他们可以退位让贤了。 

 皇上听了这话分外得意,谦虚了两句眼中满是骄傲,不知道的还以为韩锦程是他儿子呢。 

 也许这就是养成的快乐。 

 韩锦程初入官场行事难免青涩处理问题也稍显稚嫩。 

 老皇帝喜欢他聪明起了爱财之心,手把手的教导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看着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得到别人的认可他这个当老师的自然与有荣焉。 

 那种感觉跟一个当父亲的听到别人夸自己儿子也差不多。 

 他那些儿子们一个个都惦记着他屁股底下的椅子盼着他早死。 

 相对的,依靠他得高官厚禄盼着他长命百岁的韩锦程便显得讨喜多了。 

 孩子小的时候皇帝喜欢别人夸他儿子,如今嘛,真想拍皇上马屁还真不如夸韩锦程和吴忧。 

 此次殿试的名单很快就出了。 

 八股文不像数学丁是丁卯是卯错就是错对就是对。 

 这玩意儿有点像文学作品,差的五花八门好的各有千秋。 

 有时候别说一甲三人水平不相伯仲,便是前十名的卷子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在科举这件事上运气绝对是实力的一部分。 

 能得到什么名次有时候全看阅卷官喜不喜欢你的文风。 

 如果你赶上个迂腐的老学究而你自己言辞犀利,那他肯定二话不说就把你刷掉学问再好也是白搭。 

 若是遇上激进派的阅卷官,你若老成持重就成了尸位素餐不求进取。 

 为了不让你这样混吃等死的货当官他也会把你刷下去。 

 关键是这种事情还没道理可讲。 

 八股文章除了格式字迹之外好坏全看阅卷官的主观意识。 

 我认为和你认为,谁对谁错看的只是身份地位。 

 参与阅卷的是十位大儒每人把自己那一摞里认为最好的一篇挑上来给皇帝。 

 而这些家乡人心中的小骄傲能不能成为这朝堂上的边角料皆在皇上的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