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医界认可(第2页)
“脉象如同河流,看似平稳,实则暗潮涌动。”
她举起病例投影,“这位心肌缺血的患者,表面症状只是胸闷,但左寸脉细数如琴弦,这是心阴不足的典型脉象。结合舌诊和问诊,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台下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记录声。*零¢点?看·书. +首?发`周明远扶了扶老花镜,目光如炬:“林医生,传统脉诊讲究‘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您是如何做到如此精准的?”
林夏想起无数个跟着张老学习的深夜,老人布满老茧的手覆在她的腕间,耐心的讲解:“脉诊没有捷径,唯有多摸、多记、多思考。每一个病人的脉象都是独特的,就像指纹一样。”
她如实相告,却引来了一片赞叹。会后,数位专家围上来与她交换联系方式,有研究机构邀请她参与脉诊标准化课题的,还有私立医院开出高薪想挖她过去的。
“林医生,我们医院新成立了中西医结合急诊中心,”
某三甲医院的主任递来名片,“希望您能担任副主任医师,这里有更好的平台和资源。”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林夏却犹豫了。她想起张老教她辨认草药时说的话:“医者最重要的不是头衔和名利,而是能真正为病人解决问题。”
她婉拒了大部分的邀请,只答应参与脉诊课题研究——这或许能帮助更多年轻医师掌握这项传统的技艺。
然而,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破了。某天深夜,林夏正在整理脉诊数据,手机突然响起,一个陌生的来电。
对方是一个低沉的男声,带着刻意的变调:“林医生,听说您拒绝了很多橄榄枝?”
“你是谁?”林夏警觉地坐首了身体。
“有人想见您一面,谈谈关于‘曼陀罗’的事。”对方轻笑一声,“明晚十点,老地方见。这次,可不会有警察来打扰了。”
电话挂断,林夏盯着漆黑的屏幕,后背泛起阵阵的寒意。曼陀罗花再次出现,与那次恐吓信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她打开抽屉,取出张老给的牛皮笔记本,最新一页画着几个陌生的名字和地址——是那天在义诊现场出现的可疑人物。
第二天傍晚,林夏来
到了滨江码头。不同于上次的喧嚣,今夜的江面异常的寂静,只有零星的渔火在远处明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