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师父论脉象(第2页)
“你们看,”
刘佳指着其中一份,“这是村西头王木匠的脉案,浮而有力,是外感风寒。再看这份,”
她又指向另一份,“这是他媳妇的,同样是浮脉,却带着虚浮,是产后气血不足引发的外感。同是浮脉,成因不同,调理的法子自然也得不一样。”
林夏凑近去看,想起自己之前为这两人把脉时,只注意到浮脉的表象,却没细究其中的差异。
她忽然明白,为何师父总说脉诊如观水,既要见波澜,更要知源流。
“再看这个。”
刘佳拿出一份新的脉案,是今早陈寡妇的,“弦脉主肝,数脉主热,合在一起就是肝郁化火。可你们再摸摸自己的脉,”
她示意两人互相搭脉,“林夏的脉平和中带着些细弱,是思虑过多;吴军的脉沉缓有力,却在尺部有些不足,是幼时得过咳喘的缘故。”
吴军心中一动,他幼时确实得过一场重咳,差点丢了性命,这事除了家里人,只有师父知道。他没想到,竟能从脉象里看出端倪。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脚步声,是隔壁小区的李奶奶,手里拄着拐杖,脸色蜡黄。
“刘大夫,我这几天总觉得心口堵得慌,吃不下饭。”
刘佳让李奶奶坐下,伸手搭脉。片刻后,她问:“是不是夜里总做梦,梦见些着急的事?”
李奶奶连连点头:“可不是嘛,总梦见我那走丢的孙子,急得我心口直跳。”
“这是滑脉。”
刘佳示意林夏和吴军轮流搭脉,“滑脉本主痰湿,可李奶奶这滑脉里带着些促动,是思虑过度引发的痰火扰心。若只当痰湿来治,怕是难以根除。”
林夏搭脉时,果然感觉到那脉搏跳动得像滚珠,却在滚动间带着几分急促,像是被什么东西催着往前赶。
她忽然想起师父说过的“四诊合参”,若是只看脉象,不结合问诊,怕是真要误判了。
“来,吴军,你试试给李奶奶扎针。”
刘佳起身让开位置,“根据她的脉象,该选哪些穴位?”
吴军略一思索,答:“内关穴宽胸理气,丰隆穴化痰,再配上个神门穴安神?”
刘佳点点头:“思路对,但还不够。你再想想,痰火扰心,根源在哪?”
“肝?”
林夏在一旁轻声提醒,“肝主疏泄,若肝气不疏,也会引发痰火。”
吴军眼睛一亮:“那再加个太冲穴,疏肝理气?”
刘佳笑了:“正是。脉诊是引路的灯,针灸是开路的斧,灯要照得准,斧才能劈得对。”
吴军取来银针,按照刚才说的穴位扎下去。
李奶奶起初还皱着眉,片刻后便舒展开来,连说:“舒服多了,心口不那么堵了。”
看着李奶奶渐渐红润的脸色,林夏忽然明白,脉诊与针灸就像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脉诊明病因,针灸除病痛,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为病人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