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角爷(第2页)
吴军正憋着股劲,立刻道:“略懂一些。前阵子村西头张奶奶中风,我用梅花针帮她疏通过经络。”
“中风分中经络和中脏腑。”
角爷走到墙边,捡起块木炭,在斑驳的墙面上画了个简易的人体轮廓,“你扎的是风池还是风府?”
“风池为主,配合合谷。”
吴军答道。
“要是遇到肝阳上亢的,风池得斜刺,不然容易引动肝火。”
角爷在颈后位置画了个小圈,“而且中风后期,得加足三里和三阴交,光疏经络不够,还得补气血。”
吴军脸一红。张奶奶后期恢复确实慢,师父当时也说过该加补穴,他总想着先通后补,没敢贸然下手。
角爷丢下木炭,拍了拍手上的灰:“你们师父教的是规矩,可治病跟打仗一样,得会变通。”
他忽然转身,从怀里掏出张揉得发皱的草纸,用半截手指在上面画了个符号——像是三道交错的横线,中间一道微微弯曲。
“这个你俩留着。”
他把草纸递给林夏,“遇到解不开的脉象,对着看看或许有用。”
林夏接过纸,刚想问什么,角爷已经转身往小区外走,青布衫的背影很快融进晨雾里。
吴军急道:“就这么走了?”
“追上去问问?”
林夏看着手里的符号,三道横线像脉象里的浮中沉,可中间那道弯是什么意思?
两人追出村口,却见角爷站在石桥上,正看着溪水里的草药。
听见脚步声,他回头道:“你们师父藏着一本《脉经》的手抄本,第37页写着‘脉有隐显,如渊中鱼’,你们该看看。”
“您认识我师父?”
林夏追问。
角爷笑了笑,没回答,顺着溪边的小路往山里去了。
阳光升高,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走到转弯处时,他忽然回头喊了句:“下个月初三,别去镇西头的药市。”
等两人追到转弯处,人已经没影了,只有晨露在草叶上闪着光。
回医馆的路上,吴军一路都在念叨:“他怎么知道师父有手抄本?还知道第37页?”
林夏捏着那张草纸,指尖都有些发热。师父的《脉经》手抄本一直锁在樟木箱里,说是当年从一位老中医那儿得来的,从不许外人看,角爷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
推开医馆的门,师娘正坐在柜台后抓药,见他们回来,抬头道:“刚才有人捎信,说你们师父在山里崴了脚,让你们去接一下。”
两人赶紧拿了药箱和绷带,往山里赶。吴军边走边说:“角爷肯定不简单,刚才他说中风加足三里,跟师父上次讲的一模一样,连取穴的角度都分毫不差。”
“还有搭脉。”
林夏想起刚才的触感,“他的脉很特别,不像生病,倒像是……像是把气息练到了极致,收放自如。”
爬到半山腰的采药坪,果然看见刘佳坐在石头上,右脚脚踝肿得老高。“师父!”两人赶紧跑过去。
“没事,踩滑了。”
刘佳摆摆手,看见林夏手里的草纸,眉头忽然一挑,“这是什么?”
林夏把早上的事说了一遍,刚提到“角爷”两个字,刘佳的脸色就变了,原本还带着笑意的脸瞬间沉了下来,抓着草纸的手指都在发紧。
“他还说什么了?”
刘佳的声音有些发颤。
“说让我们看《脉经》第37页,还说下个月初三别去镇西头药市。”
林夏注意到师父的喉结动了动,像是有话想说又咽了回去。
刘佳沉默了半晌,忽然抬头:“你们没跟他动手吧?”
“没有,就是聊了几句医术。”
吴军不解,“师父,您认识他?”
刘佳没回答,只是盯着草纸上的符号,眼神复杂。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叹了口气:“扶我回去。那本手抄本,你们俩今晚就看。”
回到医馆,师娘给刘佳敷了药,又去厨房做饭。
林夏从樟木箱里找出那本蓝布封皮的手抄本,纸页都泛黄了,第37页上果然写着“脉有隐显,如渊中鱼,浅求则逝,深察方得”,
旁边还有几行小字,说的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潜脉”,寻常搭脉根本摸不出来,必须得用特殊的指法。
“这跟角爷的脉很像啊。”
林夏喃喃道,“他是不是会这种潜脉?”
吴军凑过来看:“那他画的符号是什么意思?三道横线,中间弯的。”
林夏忽然想起早上角爷搭脉的手法,三根手指虚虚搭在腕上,不重不轻,恰好能感知到最深层的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