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察言观色(第2页)
林夏正把沾了汗的脉枕布拆下来,闻言动作顿了顿:“你也看出来了?她抱着孩子的姿势,胳膊肘是往外拐的,这是心里存着气,连对孩子都带着股子较劲的意思。”
井水泼在青石板上,溅起的凉意漫过脚踝。
两人忽然想起师父临走前留的那本《望诊辑要》,书页里夹着的红纸条上写着:“色为气华,形为气充。观其色,知其气;察其形,晓其神。”
早饭后,师徒俩在院里晒药材。刘佳坐在竹椅上翻着医案,忽然指着院墙根晒太阳的张老头:“你们看,他坐着的时候,是不是总往左边歪?”
林夏顺着看过去,张老头背靠着老槐树,肩膀确实左低右高,左手下意识地护着腰眼。
“他去年秋收时闪了腰,”吴军接口道,“当时针了几次好了,难不成又犯了?”
刘佳没说话,等张老头慢悠悠走过来讨水喝,才道:“老张,你最近是不是总觉得左腿发麻?”
张老头捧着搪瓷缸的手顿了顿,眼里露出惊奇:“刘大夫咋知道?前儿个起夜,左腿麻得差点站不住,我还以为是天凉了。”
“你坐着的时候,左腿总是不自觉地屈着,”
刘佳指着他的裤脚,“裤管左边比右边磨得亮,这是麻得忍不住蹭的。再看你舌头,左边是不是比右边红?这是气血淤在左半边腰了。”
林夏赶紧取来脉枕,张老头的脉相沉迟,关脉左侧尤其涩滞。
吴军刚拿出银针,刘佳却按住了他的手:“先别急着扎,你们再看看他的眼睛。”
张老头被看得有些不自在,眨了眨眼。林夏忽然发现,他左眼的眼白上,靠近黑眼珠的地方有根细细的红血丝,像条小蛇缠在那里。“这是……”
“腰为肾之府,”
刘佳接过话头,“眼白属肺,红丝串到黑睛,是肾气不足,牵动了肺气。他这不是单纯的腰伤,是早年在河工上受的寒,现在趁着天凉要发作了。”
她忽然转向林夏,“你说,该怎么治?”
林夏沉吟片刻:“先灸命门,把肾阳提起来,再针肾俞和大肠俞,疏通气血。对了,还得加上足三里,补补正气。”
“那他的神态里,还有啥门道?”
刘佳追问。
“他说话时,声音后半截发虚,”
吴军补充道,“这是气虚的相,针的时候得用补法。”
刘佳点点头,看着张老头慢悠悠走远的背影,忽然道:“你们记着,望诊不只是看脸色。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调,甚至喘气的快慢,都是病气的影子。就像老张,他走三步就得顿一下,这是腰里的淤气压着了气脉,自己没察觉,身体却早就说了实话。”
午后,药铺里来了个穿学生装的姑娘,说是总觉得心口发闷。
林夏刚要伸手搭脉,刘佳忽然示意她先等等:“你看她进门时,是不是先跺了跺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