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林夏因劳致病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林夏已经坐在医馆诊室里翻看病历了。

桌上摊着的几张纸边角都被磨得起了毛,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近半个月来村里疑难杂症的脉象特征。

张阿婆的弦滑脉带着痰湿,李大叔的沉细脉里藏着气虚,还有几个孩子的浮数脉总在午后变得紊乱。

“这些脉象总在午后加重,”

她指尖点着纸面喃喃自语,忽然抬头看向刚煎完药进来的吴军,“你发现没有?最近来看病的人,舌苔都带着一层腻白,夜里多半还会出虚汗。”

吴军把药罐放在案几上,袖口沾着些药渣的褐色痕迹:“昨天配药时就觉得奇怪,连翘和板蓝根用得比往常多三成,可退热效果总差口气。”

他凑过来看病历,忽然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几个孩子的脉象记录,是不是和上个月那场连阴雨之后的症状有点像?”

林夏猛地想起什么,起身从药柜最上层翻出师父刘佳留下的医案。

泛黄的纸页上记着二十年前的一场时疫,症状描述竟与此刻的病人相差无几。“是湿热郁于肌表,”

她指尖在“暑湿交蒸”四个字上重重一点,“光用寒凉药压不住,得用针灸通三焦,再配三仁汤化湿。”

“吴军,”

林夏把医案推过去,“我觉得这不是普通感冒,是湿热郁在表里。你看二十年前那场时疫,症状和现在一模一样。”

她指着病历上的脉象记录,“这些人都是脉濡数,舌苔白腻,正是湿邪困脾的征兆。我想试试针灸配合三仁汤,先通经络再化湿。”

吴军翻着旧医案,又看了看新病历,手指在桌上敲了半晌:“针灸选哪些穴位?”

“主穴取中脘、足三里,配三焦俞和阴陵泉,”

林夏立刻回答,“三仁汤里加藿香和佩兰,增强化湿的力道。”

然后又补充道,“昨天我给李大叔试了半剂,今早他说头不晕了,我想再试试。”

吴军盯着她看了片刻,忽然一拍桌子:“就按你说的办!我全力配合你。”

接下来的五天,医馆成了林夏和吴军的战场。

天刚亮,林夏就坐在诊室里搭脉,指尖搭在病人腕上,凝神感受脉象的浮沉迟数。

“张阿婆,您这是湿邪还没排净,今天针灸得加刺丰隆穴。”

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记下穴位,“吴军,三仁汤里加五克厚朴。”

吴军在药房里忙得脚不沾地,戥子称得飞快,药铡切得簌簌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