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做慈善(第3页)
女孩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林夏把听诊器放在她的胸口,指尖不经意地碰了碰她的手腕,那处淤青的温度比周围的皮肤低,是陈旧性损伤的样子。
她再仔细看女孩的舌苔,舌质淡白,苔厚腻,是“肝郁脾虚”之象,显然是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
“刘校长,你这里有黑板吗?”
林夏站起身,目光扫过教室里的孩子。刘校长点点头,指了指讲台前的黑板。林夏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回家”。
她转过身,看着那五个女孩:“如果你们想回家,就告诉姐姐,你们的家在哪里,或者你们记得爸爸妈妈的名字吗?姐姐会帮你们找到家的。”
羊角辫女孩的肩膀颤了颤,忽然哭出声:“我想妈妈……他们把我从家里抱走,说带我来找妈妈,可我再也没见过妈妈……”
其他几个女孩也跟着哭了起来,断断续续地说着自己的经历。
林夏越听心越沉,这些孩子根本不是什么孤儿,都是被人贩子拐来的,对方把她们送到这里,伪装成贫困女童,就是为了骗取基金会的捐款。
她悄悄拿出手机,录下了女孩们的话,然后给派出所打了电话。
半个多小时后,警察赶到学校,把女孩们接走做笔录,同时根据女孩们提供的线索,开始追查人贩子的下落。
忙完这一切,林夏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看着黑板上的“回家”两个字,忽然觉得舌尖一阵灼痛。
她对着窗户玻璃照了照,舌尖上竟浮现出一道浅浅的红痕,像个“善”字的轮廓,边缘还渗着血丝。
这是“心火上炎”的征兆,也是师父说过的“舌噬”——她用舌诊辨明了真相,却被“善”的假象反噬。
她想起老宁昨天说的话,想起仁济堂的残碑,忽然明白过来:
真正的慈善,从来不是捐多少钱,不是给多少帮助,而是要断了那些借“善”行恶的根,是要让被蒙蔽的人看清真相,让受困的人能自己站起来。
林夏走出学校,手机收到一条匿名短信,只有一句话:“你断了别人的局,就该想想,自己会不会走进另一个局里。”
她抬头望向远处的丹村,阳光正好,可她总觉得有一片阴影,正从村子的方向,慢慢向她笼罩过来。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舌诊心法》,指尖碰到扉页上师父的笔迹,忽然想起昨晚老宁说的,残碑背面还有字。
她立刻开车回了仁济堂旧址,老宁还在院子里,正用布擦拭着残碑。
“你来得正好。”
老宁抬起头,指了指碑的背面,“昨天忘了告诉你,这背面还有字。”
林夏绕到碑后,借着阳光,看清了上面刻的小字:“舌龙未醒,善恶已乱。守舌人,当断善伪。”
而在碑文的角落,刻着一个小小的图案——一只分叉的舌头,和老宁上次让她看的自己的舌象,一模一样。
“这图案……”
林夏的心跳漏了一拍。
老宁放下布,看着她:“金先生当年说,守舌人不仅要辨病,还要辨人,辨善恶。这分叉的舌头,是‘伪善’的记号,也是‘局’的开始。你以为你救了那些孩子,可说不定,这只是有人引你入局的第一步。”
林夏没说话,只是盯着那分叉的舌头图案。
她忽然想起,在基金会的时候,王秘书长提到,那个匿名捐款的男人,声音经过处理。会不会……就是老宁说的那个“设局的人”?
夜幕再次降临,林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拿出手机,翻到那条匿名短信,手指在屏幕上停了很久,终究还是没回。
就在她快要睡着的时候,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新的短信,发件人未知,内容只有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丹村墓地的入口,入口处站着一个人,背对着镜头,手里拿着一个药箱,和养父留下的那只旧药箱,一模一样。
林夏猛地坐起身,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那个人是谁?他为什么会拿着养父的药箱?还有,他为什么要给她发这张照片?
一连串的疑问在她脑海里盘旋,她知道,丹村的事还没结束,那个借“善”设局的人,也还没浮出水面。
而她,已经被卷入了这场关于“善”与“伪”的迷局里,再也无法置身事外。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影子,像极了残碑上那只分叉的舌头,正无声地凝视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