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这不过是我人生的一个驿站(第2页)

几人沿着街道往前走,走到镇中心时,终于看到一家开着门的店铺,招牌上写着“草药铺”,门帘是深蓝色的粗布,被风掀起一角。

林夏带头走进去,店里弥漫着浓郁的草药味,柜台后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低头整理草药,听到脚步声也没抬头。

“老人家,我们想买赤根。”

林夏走上前,尽量让语气温和。

老人终于抬头,浑浊的眼睛扫过他们几人,最后落在阿依包扎的肩膀上,眉头微微一皱:“你们是外来的?”

“是,来买赤根配药,救朋友的命。”

阿依上前一步,语气诚恳,“我们知道赤根只长在附近的山涧,您要是有,多少钱都愿意付。”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从柜台下拿出一个布包,放在桌上:“这里有半斤赤根,刚采回来没几天,新鲜着。不用钱,你们拿去吧。”

林夏愣住了:“您不要钱?”

“上州很久没来过外人了,更别说来买赤根的。”

老人叹了口气,手指敲了敲柜台,“这药是救命的,要钱没意义。不过我得提醒你们,山涧那边最近不太平,总有人夜里去那边,不知道在找什么。你们要是还要采,白天去,别待太晚。”

“有人在山涧找东西?”

金守心立刻追问,“是什么人?长什么样?”

老人摇了摇头:“不清楚,夜里黑,只看到人影,听声音像是男的,脚步很重,好像带着铁器。你们别多管,拿了药赶紧走,上州不是久留之地。”

林夏接过布包,打开看了一眼——赤根呈暗红色,根部带着湿润的泥土,确实新鲜。

“谢谢您,要是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回来报答您。”

她将布包收好,又想起日记的事,犹豫了一下问道,“老人家,您在这里住了多久?有没有听过一个叫林秀的女人?大概二十年前,可能来过这里。”

老人的动作顿了一下,抬头重新打量林夏,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林秀?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好像是二十年前,确实有个女人来过,也是来买草药的,说要救孩子的命。她在镇上住了两天,就去了山涧那边,之后就没再见过了。”

林夏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您还记得她当时说了什么吗?有没有提到断脉蛊,或者苏婉清?”

“断脉蛊我听过,老辈人传下来的邪蛊,解蛊的法子太毒,没人敢用。”

老人回忆着,眉头皱得更紧,“那个叫林秀的女人,当时好像很着急,夜里总在河边哭,还拿着一本日记写东西。我记得她走的那天,把一个布包埋在了山涧旁边的老槐树下,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埋在老槐树下的布包?林夏立刻看向阿依和吴军,眼里满是急切:“我们现在就去山涧,找那棵老槐树!”

老人想拦,却没拦住,只能在后面喊:“小心点!要是看到穿黑衣服的人,赶紧跑!”

几人快步离开草药铺,按照老人指的方向往山涧走。

山涧离小镇不远,沿着河边的小路走十分钟就到了。

涧水清澈,顺着石头缝隙往下流,发出潺潺的声音。

涧边果然有一棵老槐树,树干粗壮,枝叶茂密,树根处有明显的翻动痕迹,像是最近有人挖过。

“在这里!”

吴军蹲下身,指着树根旁一块松动的泥土,“土还是湿的,应该刚挖没多久。”

林夏立刻蹲下来,用手刨开泥土,手指很快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是一个黑色的布包,布料已经有些腐烂,上面还沾着潮湿的泥土。

她小心翼翼地将布包拿出来,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本小小的笔记本,还有一枚银色的玉佩,玉佩上刻着一个“清”字。

“是苏婉清的玉佩!”

林夏心里一震,母亲日记里提到过苏婉清,说她是自己的好姐妹,这枚玉佩,会不会是母亲当年从苏婉清那里拿到的?

她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字迹和日记里的一模一样,是母亲的笔迹。第一页写着:“婉清,对不起,我不能用你的心脉救夏夏,就算断脉蛊无解,我也不能伤害你。张鹤龄说,他有别的办法,可我知道,他的办法,比用你的心脉更可怕……”

林夏的手指微微颤抖,继续往下翻——笔记本里记录了母亲当年的挣扎,她发现张鹤龄早就知道断脉蛊的解法,却故意隐瞒,还想利用解蛊的机会夺取灵脉堂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