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第一次公演(13) 果然追选秀还得看…(第2页)
她也不要求这些十几二十岁的年轻练习生能呈现出专业演唱会的质感,那完全是痴人说梦。
可是他们好歹有青春TV的S级投资兜底,一场观众不过500人的演出连旋转舞台和LED巨幕曲面屏都安排上了,音响效果也吊打她以前去过的敌台音综,舞美更是挑不出错。
有这么好的条件,她希望能看到一场livehouse级别的演出不过分吧?
然而结果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除了燕峤和薛明烛两组瑕不掩瑜,周子麟和吴其昌中规中矩但索然无味,其他组各有各的翻车槽点。
难道是她要求太严格了?不该用曾经追BKL男团的标准去看待这群各家小公司初出茅庐的练习生?
可未来他们成团出道后不可避免地要和BKL七代团对打啊,除了粉丝,没有人会因为他们选秀出身的背景而宽容溺爱。
姜可甚至不需要细看单个练习生的直拍回放就能轻易挑出一堆毛病。
唱歌喷麦,走位偏台,rap忘词,动作不齐,默契度不够……实力的好坏在聚光灯下一目了然。
虽然她能看出大部分男生都下了苦功,铆足了劲在台上蹦跶,这些鸡零狗碎的错误并不能掩盖他们身上青春蓬勃的感染力。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硬实力不够。
唉,明明她在看第一期正片时还觉得现在有潜力的爱豆苗子挺多,如今对比起来——初舞台修音实在太狠了啊!
果然追选秀还得看现场,像她这样看脸又慕强的事业粉必不可能给废物花钱。
想到这里,姜可又不免忧愁起来,连论坛帖子里愈发热闹的评论都变得索然无味。
昆廷的初舞台那么惊艳……该不会也是因为修音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她该怎么办?
姜可撑着下巴幽幽叹了口气,怎么办啊,她感觉自己还是会溺爱啊。
毕竟也不是谁都能修音修成昆廷那样,唱歌难听的人再怎么修都是屎上雕花。
欸,这样一想,昆廷的现场即使没有播出的正片那样好听,但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后续紧跟着的“路奎vs乔学”和“霍东华vs魏博文”的四组表演依旧没什么值得聊的亮点,原本因为薛明烛的快嘴rap而亢奋许多的现场气氛逐渐趋于平淡。
不过姜可仔细观察了一圈,发现大多数观众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粉丝的应援声激昂热烈,台上的练习生们拉票时都能获得足够热情的反馈。
看来像她这样眼光苛刻的观众才是特例。
“现在都四点多了,下一场总该轮到昆廷了吧?”
工作人员准备舞台布景的中场休息时间里,姜可听到坐在她隔壁位置的短发女生小声地和身边的同伴咬耳朵。
“我看看……按人数来算,只剩两队了,里面肯定有昆廷。”同伴低头翻看手机,“就是不知道这两队的队长是谁,昆廷应该是队长吧?”
女生语气果断:“必须是啊,以昆廷的人气必须当队长!”
说着,她又补充道:“而且必须是C位!”
同伴却心不在焉地嘀咕:“同时是队长和C位,这很难吧,你看前面那几组演出,除了吴其昌和燕峤,其他组的队长都C得不明显。尤其是温新意,堂堂一个大vocal硬是变成镶边的小透明……”
“其他人表现不好关昆廷什么事?”女生振振有词,“即使昆廷没拿到C位,也不影响他是舞台上最耀眼的center!”
那是当然。
姜可赞同地心想,昆廷当然会是最耀眼的核心。
*
“19世纪中期,马戏团曾在欧洲掀起一阵热闹非凡的流行浪潮。”
一束明黄色的顶灯由上而下地照在主持人覃淼身上,周遭光线昏暗,她站在舞台角落用甜美的嗓音将下一场表演前的主持词款款道来。
“每当一个马戏团抵达一座新的城市,收到消息的市民便会放下未来一段时间忙碌的工作,带着父母、爱人和孩子愉快地奔赴这场难得的盛宴。”
“然而,并非每个马戏团都能享受到这份欢迎与喜爱。”
“音乐剧《马戏团惊魂夜》便讲述了一个来自贫民窟的马戏团,经历无数冷嘲热讽,一度濒临破产解散,最终在一位天才小丑的加入下由岌岌无名走向家喻户晓的故事。”
“可惜,伴随着安娜马戏团声名鹊起的除了金钱与荣誉之外,还有谜团重重的悬案和杀机……”
覃淼提高声音:“接下来,请欣赏由祁扬小队、昆廷小队分别带来的音乐剧《马戏团惊魂夜》第二幕终曲——《黑伞》!”
优美柔和的小提琴声徐徐切入,舞台上亮起一盏盏闪烁的路灯,隐隐约约地照亮一条横亘在舞台中间的青黑色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