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第二次公演(12)

相比于一公,节目组在二公上花费的心思更多。

练习生们在搞创作,他们这些工作人员也想折腾出一点创新,这才对得起网上泼天的热度。

扩大的场地,现场观众门票数的增加,项目员工的调拨……这些都只是隐在节目背后的东西,想要博得线上观众的喜爱,仍然要靠舞台硬实力说话。

舞美设计的预算提高,主持人台本与舞台的结合,以及拉票环节增加节目效果的小游戏pk,这三者才能真正拔高节目正片质量。

有前两组舞台的铺垫,观众对昆廷小队整出的大动静接受良好,甚至还有点兴奋。

像废土、末日、世界毁灭等等这样的题材在文学创作中并不罕见,但在爱豆舞台上却是难得的大场面。

关键这还不是有后期制作剪辑的MV,而是现场面对面的舞台。

相比起前两组的“毕业派对”和“初恋那些事”,第三组一上台的气势就不一样,这种强烈的反差很能带给观众新鲜感。

昆廷小队原创的这首歌歌名叫《火种》,和星星之火是一个意思。

在编曲阶段,昆廷对歌曲intro(导入)的初版草稿是一段带混响效果的口哨小调,恰好他们队好几个人都会吹口哨。

但认真考虑后,结合末日废土的背景,或许在开篇定下废土风鲜明的基调更重要。

比如轰鸣炸响的防空警报。

比如机械故障的电流滋滋声。

再比如能源将尽的AI提示,虚弱却顽强地将末日将至的警告传递给人类。

主持人台本上的词是昆廷撰写AI提示的初稿,因为太长被废弃,但在他听说节目组要将现场主持与舞台结合后,这段废稿便机缘巧合地派上用场。

就目前情况来看,观众反馈还不错。

随着机械女声的消失,象征死亡的心跳监测仪的“嘀——”声持续三秒。

“嘀嘀——嘀嘀——”

心电图重新泛起波澜,原本仅有棚顶一束冷光灯打光的昏暗舞台,也被边缘等距放置的一盏盏帕灯照亮。

雪白发散的光,犹如日出前地平线隐约透出的微芒。

一阵竖琴声响起,弗里吉亚调式的前奏听起来神秘而忧郁。

如同潮起潮落时,海水反复浸润沙砾,那种冰凉的、潮湿的触感,一点点蔓延进听众心里。

单膝蹲在损毁的建筑残骸之下的昆廷,伸手拎起油灯,踩着前奏采样里心跳的节拍,和其余六位队友一样,以舞台中央的卫星接收器为轴心,呈半圆形绕场。

主歌1由杨司易和庄淖演唱,一首歌正式开始的第一句词往往承担着开口定调的责任。

昆廷选择让杨司易唱第一句是因为他的声音在所有人里最显小,少年感很强,如果夹一下嗓子就跟小孩一样,当然,唱主歌时并不需要他夹嗓子。

年轻的声音与悲壮的末日相碰撞,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激扬的歌曲并非悲叹人类命运的哀歌,而是象征希望的奏鸣曲。

代表少年呼喊的主歌1结束后,紧接着就是陈述命运、不甘于灭亡的青年音。

这一段是乔学和盛元煦负责。

乔学长得显小,声音却不小,盛元煦就更不用说了,这人做过团播,做过颜值主播,也做过唱歌主播。

一个从龙套演员开始深耕于演艺界,一个反复跨界、为了事业奋斗不止,实为年轻一代的优秀青年。

他俩都不是专业歌手,但声音质量还不错,是微微带点磁性的男中音。

一般来说,歌曲副歌比主歌记忆点更强,精华旋律和高潮都在这里。

《火种》也一样,由昆廷操刀的编曲旋律好听得没话说。

副歌一出来,无论演唱者水平如何,现场观众的耳朵直接被这段曲子征服了。

像昆廷这样天赋异禀的创作者,早就不是其他小队那些或初出茅庐或天资平平的年轻人能比的。

《火种》出现在二公舞台,就像《Laliberté》出现在初舞台评级,放在整个选秀节目里无疑是降维打击。

《Laliberté》是全场唯一靠自身质量强势出圈、热度一度蔓延至外网的歌曲。

而《火种》,也是唯一一首让节目组怀疑人生,深感17岁未成年恐怖如斯的歌。

两天时间写出这样一首兼具完整度与质量的作品,即使昆廷说歌里的旋律用了他以前写过但未发布的demo,也还是令人难以置信。

在公演刚开始时,主持人已经介绍过——此次演出所有曲目均由各组练习生在节目组提供的demo基础上创作,相当于十首原创歌曲。

但台下的观众并没有放在心上,谁也不知道节目组给的demo是怎样的,也不清楚创作过程中是否有外援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