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第二次公演(12)(第3页)
因为这段flow太朗朗上口,始终在重复同一句歌词,听一两遍就能跟着唱,魔性洗脑但异常好听,词曲像火一般明亮且充满希望。
昆廷唱到第三遍时举起右手,比划数字。
“3——”
“2——”“1——”
然后,没有任何预告或演练,他将话筒掉转,对准观众。
举起的右手放下些许,与话筒持平。
他微微颔首,朝前方招了招手。
奇迹般的默契在此刻上演,无论台下观众是谁的粉丝,都不由自主地被那只手、那双平静而专注的眼睛所蛊惑。
不少人原本就在心里默默跟唱,再被昆廷这么一勾,声带不自觉拉开,明明是第一次听,却仿佛烂熟于心的歌词顷刻间吐出。
1/3的人即刻跟随,1/2的人被带动着跟唱,剩余的人也不由自主张开嘴。
不在彩排中,亦不在节目组计划里的全场合唱,就这样突如其然地来了。
所有人一起呼喊,呼唤。
无数双眼睛映着舞台灯光,在镜头下如同一簇簇亮起的火焰。
以昆廷为中心的火种朝四面八方引燃,气氛在这一刻达到顶峰。
震惊地瞪大眼睛的不仅仅是摄像头背后的导演组,还有后台休息室同步观看现场舞台的练习生,以及在舞台背面准备就绪的下一组。
——等等,发生了什么???
这不对吧!
至于坐在评委席上、占据着全场最佳观看角度的四位导师,他们早在昆廷调转话筒的那一刻就开口跟唱,陈诗瑜甚至还笑着拍手打节拍。
话筒对准观众的昆廷声音无法被收录,一旁的薛明烛便反应很快地开始给观众和声。
作为参加过全国性比赛并获得冠军的rapper,薛明烛在舞台上的随机应变能力毋庸置疑。
而且很巧的是,他也喜欢用这种方式和观众互动。
他俩绝佳的默契没有让这一段收音空坠下去。
在现场,薛明烛是观众的和声,但在节目正式播出时,收音较弱的观众便会成为薛明烛的和声。
坐在总控制室的王导愣神半晌,心想:“这场舞台不会是整季最佳吧……”
昆廷收回话筒后,观众还有些意犹未尽。
台下气氛已经火热得如同打了胜仗的军营,亢奋的情绪全部反馈到脸上。
粉丝更是激动得有一肚子话想说,恨不得站起来挥舞横幅,尖叫表白。
到了这个地步,要怎样的唱段接在他俩的主歌2后才不会让观众心生落差感呢?
于是,bridge(桥),来了。
所谓bridge,是指连接主歌与副歌的过渡段落,可以由平稳起到高潮,亦可以由高潮落回平稳。
昆廷在这首歌里创作的bridge也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考量。
他深夜入睡后在系统录音室里查询了解这个世界传播度最广、在华国家喻户晓的几首童谣,然后与原有编曲匹配结合,筛选出三首。
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去找节目组沟通商议版权问题,最后确认其中一首。
这首童谣有什么用呢?
可以想到,在末日废土,什么东西如火种般脆弱稀少,却又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希望。
——是幼小的生命,是新生的孩童。
所以《火种》的bridge,是童声合唱一首华国人从小听到大,几乎刻进DNA里的童谣。
当孩子们年幼稚嫩的声音唱着多年以前、伴随着一代代人长大的童谣,足以证明——
在末日降临的废土,人类文明将如这首童谣般烙印在下一代人的记忆深处,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旺盛燃烧的火,在童声合唱的洗礼下变得平稳而坚定,因炸场rap而激动加速的心跳也随之稳定,却咚咚加重,肋骨都被撞痛了。
观众脑瓜子嗡嗡的,用力抚着胸口,深呼吸,满脑子都是——
“老天,这是我能不花钱就看到的舞台吗?”
无数乱七八糟的念头从他们脑海中一闪而过。
“冷静,冷静,冷静……”
“完了,完了啊,这帮人魅力怎么这么大,现在爬墙还来不来得及!”
“简直不为人子!强得这么变态,是要逼死其他练习生吗?!我担还没上场,之后该怎么办啊!!!”
众人分组合唱的副歌2,唐衡负责收尾的主歌3,尾奏悠扬而灿烂的竖琴曲……
黎明已至,日出的光芒笼罩大地。
提着油灯的少年们,抬头望向背景屏中冉冉升起的朝阳。
毁灭与死亡的过去依旧刻骨铭心,但前方的光与火,烈烈浩荡,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