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十四章

    依着米面店掌柜的话,苏摇枝去了对面的木匠店。
 




    这不过是个露天的摊架子,可倒什么都有,洗衣碎药用的棒槌,各个样式的木盆水桶,长凳扁担,连简单的木犁也是有的。
 




    招幌上写了四个大字“李记木作”,忙活的不过摊主一人,手里正编着藤椅,瞧着很是灵活,技艺高超。
 




    眼见苏摇枝目光落在他的摊位上,摊主赶忙热情张罗:“娘子瞧瞧,您是要置办做何事用的?”
 




    苏摇枝略微思忖,便连贯道:“我要一块扁担,再有能装上约莫三斤左右豆浆的木桶,最好是上方有盖的,还要一个箩筐,轻便些,提着不累的。”
 




    摊主见她说的极为详细,只需略微思索便得了结论:“娘子是要做吃食生意不成?这好办,咱这的扁担是毛竹做的,中间是空心,挑起来轻便。那装豆浆的木桶便用鼓形桶,保管漏不出一滴浆水来。至于这箩筐,我这有用柳条编的,手上拿着跟没重量似的,保管您满意。”
 




    那摊主一面说着,一面拿出了推荐的货品,苏摇枝一件件瞧去也不禁点头。
 




    扁担握上去坚固直挺,一瞧便知做工极好。鼓形桶便如鼓状,腰部鼓起,盖子是镶嵌进桶身里的,密封性很好,不会担心路上颠簸洒落。那箩筐拿在手心里,果真也如说的一样,放扁担上几乎不占什么重量。
 




    届时,扁担两头,一头是吊的箩筐,箩筐中便用了棉布盖好,里头装做好的饼子,另边就吊桶,配个木勺,有需要的便直接取了家里的碗来,按勺数收费。
 




    苏摇枝忍住心动问道:“这些东西都多少钱?”
 




    摊主爽快道:“娘子要的多,我也不与你多诓,给二十文便是。”
 




    苏摇枝眼睫一颤,心中愕然,这样好的做工,竟都只要二十文。
 




    怕是因为此地偏僻,多数农户家里多少都有会些木匠活的,便也不稀得去外头花钱买了,这手艺人人家里都会,只恨是没人买,价格便宜也就不足稀奇了。
 




    她原还担心着手上钱两不够,没想到还能余下十文钱。
 




    如此她放心道:“成,给我装起来,再拿个木勺,您瞧瞧一共多少文?”
 




    摊主很是爽快,一把一次能装满半碗的木勺,只算了她两文钱。
 




    苏摇枝数了钱,摊主帮忙挑起扁担放她肩上,又将其他物件都绑在扁担上固定好了,这才笑盈盈的接过了钱。
 




    苏摇枝略有歉意道:“您这手艺,若说实话,只卖我这些钱实在是委屈了您的技艺。”
 




    那摊主闻言叹了口气:“娘子是不知,咱们这地方自古来不遭上头重视,家中稍微发达些的都往中原去了,前些年闹了洪灾,更是逼的穷人家只能捡些木根湿土吃。眼瞧着最近才好些,中原逃来了许多经商的商贾,若不然此地怕是连个集市都筹不起。”
 




    几年前新帝上位,战乱四起,以京城为首,的确是从各处进了几批逃乱的人。
 




    苏摇枝好奇道:“依您这么说,怕是山下镇里,市集商贸要发达许多。”
 




    摊主点点头:“比咱这自然是强上许多了,听闻城中早市从五更便开始了,一直要到日落天黑才会收摊,什么窑子酒楼,热闹极了。”
 




    正说着,摊主似是瞧见了什么,赶忙指了指苏摇枝身后:“你瞧,那位穿绵绸布料的何娘子,正是城中何氏酒楼的主事娘子,往日采办野味鲜菜都是来咱们这,她可是有钱的很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