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俦伯瑞

53.第 53 章(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听到这里,才算是有点儿滋味,这位给事中磨刀霍霍就是冲着户部来的,拉上荆州水灾不过虚晃一招,察其言行,采其名、稽其实,这马屁拍得甚是高明!
 




    “你也知道老成谋国?你可知户部账务繁多,岁计册与四柱清册,卷帙浩繁……”王守治的话还没说完,那厢一个声音打断了。
 




    “尔曹掌邦计,数不能计,何以掌国?”意思是你们管国家财政,连账都算不清,还当什么官?张太岳一甩袖子,呵斥道:“如此理政,岂非以手探沸汤,一触即溃!”
 




    整个广场针落可闻,只有夏末的薰风裹挟的秋日的寒意,冷沁沁的袭上心来。八月的潮头,也无平下来的时节!众人都屏住了呼吸,小心翼翼得按捺住鼻息出入之声,生怕被旁人听到。
 




    户部尚书哆哆嗦嗦的擦着额头上的汗珠,捏两把汗,行一步反退两步,纠仪官就要上前喝止,朱翊钧默默地摆摆手,算了算了,人家已经够可怜了,户部尚书感觉就要当场晕倒。危!!!被张先生逮住把柄,估计要回家种红薯去了。
 




    正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舌。
 




    “元辅张先生,”朱翊钧见上下悄没雀静的,一时卡在那处,只好出声打断,“刚刚大司徒的意思朕明白了,既然户部上下力有不逮,不若择其才干优长者分担,并定期于邸报上刊登岁计清册,免得有人动不动就……”虚旷岁时、凭此搪塞!
 




    这话不必说得很明白,王守治脸色灰败,被小皇帝的话一击绝杀!
 




    “臣遵旨!”张居正越班行礼应诺。
 




    这是朱翊钧第一次参加的廷推,新手皇帝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廷推亦有流程和礼仪,他决定仔细观摩学习一下。
 




    这廷议与廷推也是有区别的。遵循明制,朝廷百凡经理,凡重大变故,皆诏令廷臣,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如立君立储、如郊祀典礼、如漕运河工、如兵戈边事,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
 




    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众臣推举人选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殊不知这是段齐头故事,不止他好奇,其实所有朝臣都好奇。大明朝廷,自世宗甲午以来,凡三十余年不视常朝,即岁肄礼,惟讲会同之仪,而日朝之典,遂至无一人记忆。穆考登基,始复常朝,鸿胪寺搜求故实,多有散失,不知与世庙初年合否。
 




    穆考后期亦是不上朝,如今小皇帝见到的常朝仪式,是鸿胪寺官员抓秃了头发,考究典籍,多方搜求无果后各种拼凑编造的。鸿胪寺卿王之垣将常朝仪程奏给内阁后,就战战兢兢地等着张首辅的训斥,没想到,仪程居然没有任何阻碍地顺利通过了,简直得天之幸!
 




    这是王之垣并不了解张居正风格的缘故,元辅是个注重经世致用的人物,重实不重表,这些礼仪上下规程之类,差不多得了,他一向不会过多纠结于此。
 




    今日廷推,别的尤可,最重要的是推举阁员,原来的内阁是三位阁员,高拱、张居正、高仪,这三人奉遗诏辅政,如今高拱去位、高仪去世,内阁硕果仅存一位大学士张居正。国朝事体纷纭,仅张居正一人,就是累死也做不完,张居正奏请增补阁员,如今廷推重中之重就是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