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进奏院

    军帐中,一身着团领窄袖绯色衫,腰上系着犀牛角制成的腰带的中年男人翻开着新兵名录。
 




    名录上只有寥寥数人,相较于上一次招兵可差远了。
 




    “怎么才招这么几个新兵?”他皱着眉头。
 




    “大人,真不是我们的原因,我们都把月俸提高三成了,还是收效甚微啊。”负责征兵工作的都监哭丧着脸站在他的顶头上司面——兵部尚书钱德忠前。
 




    这年头工作真是越来越难做了。出去征兵被那些百姓冒昧地盯着□□不说,还要承受流言蜚语,还要躲得过那老头子一边骂“你不安好心,是不是想要我家断子绝孙”一边扔过来的拐杖。
 




    现在还要面对上司的责难。
 




    “这是为何?”钱德忠有些不理解,照他看,应召入伍是报效朝廷、出人头地的好机会,每个大宋热血男儿都应该积极应召。更何况月俸加了三成就算那些富家子弟看不上,也应该有些贫寒出身的人来报名。
 




    “大人,您不知道啊?都是因为西军骑兵营那伙人连累的。”见上司一脸不知情,都监竹筒倒豆子似的全说出来了,“那西军骑兵营不知怎么了,一群人去韩氏药堂看男科被人发现了,还登上了小报。结果现在全汴京的人都知道了,现在坊间都说我们军营全是一群软脚虾。这样的名声传出去了,哪个男子敢报名呦?”
 




    “这简直是危言耸听!”钱德忠怒斥,“哪家小报登的?”
 




    钱德忠身为朝廷命官,平日里看的都是朝廷印发的官方邸报。坊间有些报房和书院会偷偷印一些小报贩卖一些小道消息,他也不是不知道。
 




    只是在他眼里小报都是不入流的东西,上不得台面。怎么这次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竟然都影响到大宋征兵了!
 




    “这家小报叫汴京轶事报,您或许没听过,这可是现下民间最火的小报。而且里面还有男科圣手张大夫的亲自认证呢!”这位都监闲暇时也曾乐呵呵地在攀楼买一份汴京轶事报,边嗑瓜子边听说书,听到捧腹之处还放声大笑过。
 




    但是这次轮到兵营上报了,他傻眼了。
 




    “你是说,骑兵营一伙人果真不举?”钱德忠有些难以置信。
 




    都监无奈地点了点头。
 




    “这是为何啊?”钱德忠粗粝的大手拍了拍脑门,他是真不理解,他这么大岁数了还老当益壮,上个月小妾刚生了第七子,怎么这些年轻人这么早就不能人事了?
 




    为何?还不是兵部干的好事,非得要气派在马鞍上加铜扣。都监在心里腹诽,但是还是微弓着身子一脸忧愁地提议:“大人,如今之计还是得先想法子扭转民间对兵营地看法,不然今年新兵数量怕是远远达不到预期啊!”
 




    “你说地对,明日我就向官家秉奏此事。”钱德忠沉吟道。
 




    ——
 




    十日前的集贤殿内,刚刚结束任前最后一次训诫考核的学子们正在等待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等待朝廷给他们发放的官服以及宣布最后定下来的官职。等领了官服之后,他们便会来到各自的岗位上去开启自己的仕途生涯。
 




    这一步也叫“释褐授官”,也就是先穿上官服,然后才正式当官的意思。
 




    虽然他们根据自己的科举名次以及今日的表现,心里大致有数自己按照惯例会授予什么样的品阶,但是不免心里还是有一些焦急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