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干旱(第2页)

 




    赵青青毫不怀疑,若是他们什么动作都不做,夏收他们可能会颗粒无收。
 




    可她也不想让丈夫去担水浇地,那太累了,一桶一桶担过来,那要浇到什么时候?
 




    想到这儿,赵青青便说道,“要不我们再去县城看看吧,若是能买到粮食,就买一些囤起来。”
 




    宋泽摇摇头,“咱们之前已经去了两次了,可粮铺都没有开门。”
 




    不算他们去县城领种子那一次,后来他们又去了两次。
 




    县城的商业在恢复,卖肉的卖糖的卖小玩意儿都渐渐出现了,但粮铺一直没有开门。
 




    街上凡是卖吃食的,价格也比之前翻了三四倍。
 




    赵青青虽然觉得肉疼,但还是拿了铜板出来好好吃了两顿。当然,家里的人她是不会忘记的,也都带了好吃的。
 




    赵青青坚持道,“哪怕粮铺没有开门,我们也多去县城打听打听消息。在村子里,还是太闭塞了,也许出去走走,我们能有更好的办法。”
 




    宋泽终究还是拗不过妻子,点点头道,“那我去借族长家的牛车。”
 




    去领粮种的时候,去的人太多,谁坐车谁不坐车不好分配,所以同意都走路去。
 




    但之后他们单独进城,那就还是赶着村长家的牛车。事后给牛弄点水,喂点草料,再给村长家带点儿别的东西就行。
 




    他们去年借车的时候不是给点心就是给半斤肉,但几年就不行了。
 




    猪大部分去年就被杀掉了,今年虽然也有卖猪肉的,但价格变成了八十文一斤,比之前他们买的牛肉都贵。
 




    所以现在不给族长家带吃食了。
 




    ……
 




    宋兴业知道爹娘要进城,这回也没嚷嚷着要去,只是说道,“爹,娘,你们早去早回。我和二弟三弟先去地里浇水。”
 




    “等我回来一起吧。”宋泽道。
 




    连大儿子都不懒了,可见地里有多缺水。
 




    谁知宋兴业摇了摇头道,“爹,地里的小麦不等人,我还是赶紧去担水吧,能救一些是一些。”
 




    宋泽只好点点头,叮嘱儿媳和闺女守好家。
 




    等人答应了,他一甩鞭子,老黄年便拉着车出发了。
 




    出了村子,赵青青才淡淡道,“希望县城里能有一些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