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后天誉旭日

第十四章(第2页)

 现在少华一点睡意也没有,他走上楼顶,眺望这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天空像穹窿,笼罩四野,远山如铁迤逦绵延,山下的田野在夜色下显得更加苍茫辽阔。少华忽然有种窒息般的压抑感,周围的大山铁桶似的密不透风,如果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是多么的绝望的一件事情!虽然家很温馨,但他不能只沉溺于眼前,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如果他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可能还可以安之若素,现在的他已经走出大山,去到更远的县城,那里的繁华已经烙进他的记忆里,让他对末来有了更广阔的想象。寂寥的山村夜晚,你只适宜思念!对,只适宜思念,前面有更美丽的风景,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去探寻。

 小主,

 一夜无梦,第二天起床,少东已在院子里晨读。毕业班,这是必修课。看到少东现在的紧张学习状态,少华竟有点庆幸自己已经熬过了那段灰色的岁月。于是,优哉游哉地去洗漱,慢悠悠地吃早餐,慢下来的早晨时光真是美好!

 待到少华吃完早餐,少东已经晨读完。进到餐厅问少华:“今天放假第一天,我们放松下,如何?”

 “好啊,去哪玩?”少东的提议正合少华意。

 “去找火生玩,怎么样?听说他去职校读书后,房间搞得很有特色。”

 “哦,好吧。去看看有什么特别,我已经很久没找他玩了。”

 火生家已经建起了两层小洋楼,听说文英在深圳做印刷发达了,寄了很多钱回来。为此,村里又开始沸腾起来,大家都说生仔不如生个好女儿。最近,村里隔三差五就有一件爆炸性新闻,谁家的孩子有出息,不一会就传遍整个铜锣村,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德叔的小店便成了村舆论的中心,总有些闲人在那里聒噪。

 自从火生中考考砸后,德叔一直闷闷不乐,那段时间,他最怕村民们到店里问起火生的成绩。现在情势又扭转了,大家都夸他女儿有出息。每当村民们夸女儿,德叔便容光焕发,水烟筒的熟烟管够。后来村民们都摸到了门道,想抽烟便夸他女儿。德叔也乐此不疲。

 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人们的思想也活泛起来,劳动致富变成了主流民意,经济活力彻底被激发起来了。与此同时,当人们的眼光向外看的时候就有了对比,互相攀比之风日盛。有对比就有落差,有落差就有想法,有想法就有行动去改变,或许,这就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少华和少东去到火生家时,他正在摆弄姐姐让客车司机从深圳带回来的vCd机。这种新式的播放器,少华只是在学校对出的快餐店见过。店老板就是靠放香港的电影来吸引学生去那里吃饭,少华在周六晚打篮球错过了饭点的时候也会去那里吃饭。店里经常放周星驰的电影,逃学威龙系列就是在店里吃饭时经常看的搞笑片。吃饭连带看电影,一晚的时光就这样很愉快地度过,确实很惬意。

 见少华他们来玩,火生笑容满面,说:“你们来得正好,待会我们一起看电影。听说这种机播放的电影特别清晰。”

 “是很清晰,我在学校门口的餐店看过。”

 少华的话引得少东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地问道:“弄好了吗?什么时候能放?”

 “很快了,等我接好线就能放,不过还没有碟,还要去租碟才行。”火生就是这样,读书虽然不行,动手能力真心不错,什么电器在他手上没有搞不定的。少华其实挺羡慕他的。

 锅灶已齐备,还缺米。火生摆弄好,试了下机,一切正常。剩下就是租碟了。

 他进房间捣鼓了好一阵,还没见出来。少华和少东便相跟着进了房间。原来火生正在梳头。他用梳子在一瓶浅蓝色的果冻状的东西上挑一下,再把这胶状的东西梳到头上,很快他的板寸头就像刺猬一样,根根竖立,而且都油光水亮,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这可真长见识了,在颜色贫乏的农村无疑是一抹清新的色彩。

 火生梳一下,不忘用手掌心轻碰一下发尖,感受一下发型的整齐度,不满意,又挑一点“果冻”往头上梳。反反复复,非常有耐心。

 少华有点不耐烦,开始留意火生的房间。果然不类于一般的农村孩子的房间。新建不久的楼房,批荡着雪白的石灰,整个房间光明敞亮。床褥叠得整整齐齐。墙上贴着巨幅明星画,是几个光着膀子的后生仔,手里拿着长刀,一脸杀气。少华认得,居中坐着的是郑伊健,现在正流行的古惑仔系列电影中的黑社会大佬,陈浩南。这些也是他进城后才知道的事情。班里几个城里的女同学一有空就讨论郑伊健有几靓仔,有风度,够man,用一句时髦的话形容就是“玉树临风”。而男生,有几个关系户,读书不怎样,潮流一样不落。动不动就“山鸡”,“牧师”彼此相称,称兄道弟,一派江湖气息。有一自称“大飞”的男生,有事没事就来一下大飞抠鼻屎的动作,猥琐相令人作呕。他还学“大飞”的样子,蓄了一横胡须。不过这位男生很快就被邓老师请去级室,下午就刮得连须根都找不到。还是邓老师道高一尺,少华暗自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