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铁血少英雄红阳夕梦
第74章 防弹衣(第2页)
乡亲们拿出家里的鸡蛋、蔬菜、粮食等,送给八路军。
但八路军有规定,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八路军婉言谢绝了乡亲们的好意,还帮助修缮房屋,帮老乡挑水劈柴,乡亲们都很感动。
石云天回到家,把打了大胜仗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娘。
娘也很高兴,但同时也担心石云天的安危。
石云天安慰娘说:“娘,您放心,我没事。”
娘叹了口气说:“唉,你爹走得早,娘就你这么一个儿子,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石云天安慰道:“娘,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娘这才放心地点点头。
第二天,当石云天来到到队伍。
发现八路军因伤员太多,只能暂时搭建简易的临时医院。
由于药品不足,很多伤员得不到及时治疗,缺医少药一直都是八路军遇到的问题。
因为在战场上受伤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牺牲的人太多了。
又因为很多伤员,都是子弹留在体内没有取出,最后发炎感染。
而且当时的医疗条件也不好,药品稀缺,所以,很多伤员都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牺牲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八路军战士宁愿带伤上阵,也不愿意拖累队友。
石云天看见后眼圈不禁红润了起来。
石云天决定要改变这一现状。
虽然他没有现代制造防弹衣的能力,在这年代就算有,又因缺少材料很难实现,但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想起一种抗战时简易的防弹衣制作方法。
这种防弹衣的主要过程为:收集一些相对坚韧的材料,多层棉布,竹片具有一定弹性和抗冲击力的物品。
将竹片剪裁成与人体胸部、背部、腹部等部位相适应的形状,作为防弹衣的内衬。这些材料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将剪裁好的竹片用多层棉布包裹起来,用针线固定。层数越多,防护效果越好。有的还会在关键部位多加几层材料,以增强防护力。
将包裹好的内衬按照人体结构,缝合在一件内衣或背心上。确保内衬紧密贴合身体,方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