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铁血少英雄红阳夕梦
第422章 烽火台(第2页)
第一个烽火台建在石家村外的一处小山坡上,这里离村子最近,便于儿童团和村民及时发现敌情;最后一个则靠近大汪村,确保郑远光的队伍能第一时间看到信号。
确定好位置,接下来就是建造烽火台。
石云天发动全村老少,收集干柴、茅草、狼粪等易燃材料。
村民们纷纷响应,从自家的柴房里抱出积攒的柴火,甚至一些孩子也加入其中,在荒野里四处寻找干草。
同时,石云天还让大家准备了一些湿柴和湿草,这些是用来制造浓烟的关键,只有浓烟滚滚,才能在远处清晰可见。
烽火台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众人的努力下,一座座简易但实用的烽火台拔地而起。
建造烽火台的过程并不轻松。
大家先用石块堆砌成一个圆形的高台,底部宽大稳固,向上逐渐收窄。
每一块石头都需要几个人合力才能搬动,许多人手上磨出了血泡,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王小虎更是一马当先,他力气大,总是抢着搬最重的石块,嘴里还喊着号子为大家鼓劲。
在建造过程中,石云天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
他借鉴古代烽火台的结构,在高台顶部挖了一个凹槽,用来放置易燃材料,旁边还修了一条小小的通道,方便值守人员添加燃料和点火。
为了防止风雨侵蚀,他还带领大家用泥土和茅草在烽火台表面涂抹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层。
烽火台建好后,最重要的就是安排值守人员。
石云天将儿童团和民兵队进行了分工。
儿童团的孩子们负责白天的了望和值守,他们眼神好,行动灵活,一旦发现日军,就立刻点燃烽火;民兵队则负责夜间值守和保护,确保烽火台的安全。
每个烽火台都安排了三人一组,轮流值班,保证24小时不间断了望。
林驰叶主动请缨,担任其中一个烽火台的组长。
他拍着胸脯说:“云天,你放心!我带着兄弟们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小鬼子要是敢来,绝对逃不过我们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