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赤化带(第2页)
石云天的思绪飞速旋转,搜索着穿越前所知的党史军史中的类似案例。
突然,一个名词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赤化带!
那是1927年农民起义时,湖北红安、麻城等地的红军和赤卫队曾经使用过的一种身份标识。
它通常是一条长长的红色布带,系在脖子上或绑在手臂上,象征着革命和忠诚。
很像是现代少先队所系的红领巾。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这条简单的红带子,就是“自己人”最直接、最醒目的信物,凝聚着勇气和信任。
虽然在这个时空的华北敌后,并没有“赤化带”的具体叫法和广泛使用,但红色,作为革命和牺牲的象征颜色,早已深入人心。
这个创意,完全可行!
“有了!”石云天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鬼子想用‘假李逵’来混淆视听,我们就给‘真李逵’打上醒目的标记!”
他迅速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制作一种红色的标识带,要求根据地所有队员和真心支持抗战的骨干群众佩戴,这种标识带要简单易制,但要有独特的系法或暗记,难以被敌人轻易模仿。
“红色……显眼,但也容易暴露啊。”赵琳山有些顾虑。
“就是要显眼!”石云天解释道,“在根据地核心区域和信任的乡亲面前,我们光明正大地佩戴,这是勇气和信任的象征。
在外出执行任务、途经情况复杂区域时,可以隐藏起来。
关键是在与群众接触的瞬间,亮出标识,快速取得信任。
而且,我们可以规定不同的佩戴方式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系在左臂是普通队员,系在脖颈是干部,打成特定的结表示有紧急情报等等,增加敌人模仿的难度。”
陈子坚仔细琢磨后,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办法好!简单、有效、成本低,最重要的是,红色代表着牺牲和热血,容易激发乡亲们的共鸣,也能时刻提醒我们自己的使命。”
“俺看行!”王小虎兴奋地搓着手,“咱们就叫它……‘赤诚带’怎么样?赤胆忠心,诚信待民!”
“好!这个名字好!”赵琳山终于下定决心,“事不宜迟,马上动员根据地的妇女会,赶制一批‘赤诚带’!老钟,你负责挑选绝对可靠的骨干群众,优先配发,并传达识别方法和含义,我们要抢在山本把水彻底搅浑之前,让乡亲们重新认出我们!”
命令一下,整个赵家峪立刻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