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朱祁钰:这是历史性一刻。成祖皇帝已经打过他们了

第九百一十七章 历史性一刻

 

白鹰城的晨光带着草原特有的清冽,洒在汗庭大殿的白玉阶上。朱祁钰站在殿外的高台上,望着下方整齐列队的杜尔伯特部牧民,耳边传来他们用草原语言高声宣誓的声音。巴图鲁捧着狼头玉牌,单膝跪在托雅面前,身后的族人纷纷效仿,甲胄碰撞声与誓言声交织在一起,在河谷间回荡。

 

“这是第三部归顺的部落了。”阿依娜走到朱祁钰身边,语气中带着难掩的欣慰,“再拿下弘吉剌部,漠南的大局就定了。”

 

朱祁钰微微点头,目光却越过人群,望向北方的天际。那里是鞑靼的方向,此刻或许正有一双眼睛,盯着白鹰城的一举一动。他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那是成祖朱棣赐给宣府总兵的信物,昨夜整理行囊时翻了出来,冰凉的玉质让他想起了史书里记载的那些故事。

 

“陛下在想什么?”金英捧着一件披风走来,轻声问道,“风大,您还是披上吧。”

 

朱祁钰接过披风,却没有披上,只是搭在臂弯里:“我在想,成祖皇帝当年北征时,是不是也像今天这样,站在草原上望着北方。”

 

金英愣了一下,随即低声道:“成祖皇帝五征漠北,把鞑靼诸部都打服了,那时的边境,可比现在安稳多了。”

 

“是啊,打服了。”朱祁钰轻声重复着,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可打完之后呢?部落离散,草场荒芜,用不了十年,又会有新的势力崛起。武力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永远的问题。”

 

他转头看向金英,声音压得更低:“你还记得成祖皇帝第一次北征时,在斡难河立的碑吗?‘瀚海为镡,天山为锷’——何等气魄。可现在再去看,那碑早就被风沙埋了半截,就像那些曾经被震慑的部落,转眼就忘了教训。”

 

金英明白他的意思,却不敢接话。陛下这些天总在不经意间提起成祖,或许是觉得眼下的局面,与当年有几分相似,又或许是想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陛下,阿依娜大汗请您过去商议后续的安排。”侍卫的通报声打断了朱祁钰的思绪。

 

他点点头,转身走向大殿。殿内,托雅正与几位族老围着一张新的羊皮地图讨论,见他进来,连忙起身让座。阿依娜指着地图上标注的几个小点,说道:“这是漠北剩下的几个小部落,都依附于鞑靼。阿鲁台把他们安置在鄂嫩河下游,既可以作为屏障,又能随时征调他们的兵力。”

 

“这些部落有多少战斗力?”朱祁钰问道。

 

“加起来不到一万人,骑兵只有三千。”托雅接过话头,“但他们熟悉漠北的地形,要是真打起来,很容易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朱祁钰俯身看着地图,指尖在鄂嫩河与克鲁伦河之间划了一道弧线:“成祖当年北征鞑靼,就是从这里绕道,直插阿鲁台的老巢。不过咱们现在不能这么做——一来兵力不足,二来要是深入漠北,补给线太长。”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咱们的办法,还是‘围而不打’。郭将军在克鲁伦河渡口筑了营寨,额尔登在斡难河上游巡逻,只要把这两条线守住,依附鞑靼的小部落就无法南下;同时,让金英联系兀良哈部的旧部,让他们在漠北骚扰这些部落的牧场——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因为缺粮而动摇。”

 

“可阿鲁台要是给他们送粮呢?”一位族老担忧地问道。

 

“他不会送的。”阿依娜语气笃定,“鞑靼去年雪灾损失惨重,自己的粮草都不够用,怎么可能分给这些小部落?再说,阿鲁台巴不得这些部落与咱们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