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朱祁钰看向旁边瑟瑟发抖的娜仁托雅,然后说你觉我们(第2页)
“可后来为什么又归顺刘邦了?”娜仁托雅忍不住插了一句,手里的奶茶已经凉了,她却浑然不觉。
“因为项羽多疑,也因为英布看清了形势。”朱祁钰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感慨,“项羽每次打仗都要英布出兵相助,可英布毕竟是一方诸侯,有自己的部众要养活,难免有拖延的时候。项羽就派人去责骂他,甚至威胁要攻打他的封地。这时候刘邦的谋士随何找上门来,说‘项羽刚愎自用,迟早要败,你跟着他没有好下场,不如归顺刘邦,保你封地不失,还能更受重用’。英布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杀了项羽的使者,投靠了刘邦。”
娜仁托雅皱起眉头:“他这样算背叛吗?”
“在乱世里,首领的选择不仅关乎自己,更关乎麾下的族人。”朱祁钰摇摇头,“英布归顺刘邦后,确实帮着打了不少关键仗,尤其是垓下之围,他带兵堵住了项羽的退路,算是汉朝开国的大功臣。刘邦称帝后,没有食言,封他为‘淮南王’,让他统治九江、庐江等六个郡,兵马比你现在的还要多上十倍,封地比整个漠南草原还要辽阔。”
“那不是很好吗?”娜仁托雅眼里闪过一丝羡慕,“有兵马有封地,族人也能安稳生活。”
“好景不长。”朱祁钰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开始忌惮这些异姓藩王。他觉得这些人造反出身,手里又有重兵,迟早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先是韩信,被人诬告谋反,从楚王贬为淮阴侯,最后被吕后设计杀死在长乐宫。接着是梁王彭越,也因为被怀疑谋反,被刘邦下令剁成了肉酱,还分给其他诸侯看,警告他们不要有异心。”
娜仁托雅听得脸色发白,下意识地攥紧了毡袍的衣角:“那英布呢?他也被怀疑了吗?”
“当然。”朱祁钰点头,语气沉重,“彭越的肉酱送到淮南的时候,英布正在打猎。他看到肉酱,吓得当场就摔下了马——他知道,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这时候他身边的人劝他‘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兵反了’,英布没有办法,只能举兵叛乱。他确实勇猛,一开始打了不少胜仗,甚至杀了刘邦的侄子荆王刘贾,占领了荆国的土地。”
“那他最后赢了吗?”娜仁托雅的声音有些发颤。
“没有。”朱祁钰的回答很干脆,“刘邦虽然年纪大了,却还是亲自带兵出征。英布的军队虽然精锐,可他毕竟是孤军奋战,没有其他诸侯敢帮他——因为大家都怕刘邦的雷霆之怒。两军在蕲县决战的时候,英布的阵型被刘邦的骑兵冲乱,他带着少数亲信突围,想逃到江南投靠长沙王吴芮。结果吴芮的儿子吴臣早就被刘邦收买了,假意要帮他逃到越国,却在半路上设下埋伏,杀了英布,把他的首级献给了刘邦。”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箭孔的呜咽声。娜仁托雅的脸已经白得像纸,手里的瓷碗“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奶茶洒了一地,浸湿了她的靴尖。她却像是没感觉到,只是呆呆地看着朱祁钰:“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他明明是功臣啊。”
“因为他只有兵权,却没有守住兵权的智慧和威望。”朱祁钰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指着上面标注的“杜尔伯特部”,“英布的兵马比刘邦的禁卫军还多,封地比很多皇子都大,可他为什么会败?因为他只知道打仗,却不懂安抚民心,不懂和其他势力结盟,更不懂揣摩上位者的心思。等到危机来了,身边没有一个真心帮他的人,连自己的盟友都背叛他——这不就像现在的你吗?”
娜仁托雅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震惊:“我……我和他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朱祁钰追问,“你现在有了兵马,有了各部族的表面归顺,可你能说出杜尔伯特部的牧场边界在哪里吗?能说出你麾下哪个将领擅长骑兵冲锋,哪个擅长防守?能说出那些归顺的长老心里真正的想法吗?就像刚才问你怎么调兵,你一句‘不知道’,这和英布被刘邦逼到绝路时的慌乱,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