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见证(第2页)
因此,光是打捞前期的准备工作,就花了很久。
一直到12月21日,全部的准备工作才完全结束,请来的还是亚洲最大的起重船“华天龙”号。
而林东升此行的目的,就是根据现场采集到的各种最新数据,用他自创的算法模型,对打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变数,做最后的评估和预案。
将最新的数据导入之后,看到模型演示一切正常,林东升重重地点了点头。
能和一众各领域的专家齐聚如此,共同见证南海一号的出水,林东升也感到非常荣幸。
12月22日上午,在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和见证下,“华天龙”号开始起吊,整个过程非常缓慢平稳,几乎是以每分钟几厘米的速度,一点一点地向上提升,避免对脆弱不堪的船体,产生较大的震荡和冲击。
在沉箱出水的刹那,所有的科研人员集体欢呼起来,林东升也无比兴奋。
这也意味着,在海底沉睡八百多年的“南海一号”,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见天日。
随后,沉箱被吊装到一艘特制的半潜驳船上,最后施工人员采用气囊滚动技术,将这个总重近4000吨的庞然大物,顺利地平稳到了岸上,并最终有惊无险地将它安置进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直到这时,林东升才知道,原来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古代沉船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整体打捞,开创了水下考古的全新模式,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仅凭此事,李信教授和他背后的合作团队,就足以载入史册,成为全世界水下考古模式的全新范例。
当然,林东升也凭借自己的微小贡献,顺利地在里面混到了一张合影,并随着这张珍贵的合影,一起登上了国内国外不少的新闻和媒体。
旷世科技的小会议室里,钱明也在饶有兴趣地关注此事。
他在电视里陡然看到一闪而过的林东升,惊得当场瞪大了眼睛。
“老印,刚才那个家伙,是不是东哥?”钱明一脸的不可思议。
“确实是他,我也看见了,这家伙真是精力旺盛啊,哪里都有他,冷不丁就上个大新闻。”印旗感叹道。
“唉,要是咱们公司也能运作上市,以东哥如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那股价还不是噌噌地往上涨啊。”钱明略显遗憾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