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忆阻器

他们现在想达到的研究目标,就是将存储和计算融合在同一个物理操作中。

 如果采用忆阻器或者类似的交叉阵列结构,就能基本实现这个目标。

 例如,可以将这个阵列想象成一个棋盘,每一行代表一个输入电压信号,每一列代表一个输出电流信号,那么,每一个交叉点,就是一个忆阻器单元,其中的电导值,就代表了一个矩阵中的权重。

 而要利用物理定律实现这个矩阵乘法,首先可以通过特定的电脉冲,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权重值,精确地编程到每个忆阻器的电导值上,这一步就相当于把模型固化在了硬件里。

 当需要计算时,将输入向量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同时施加到阵列的行线上,再根据欧姆定律(i=v*g),每个忆阻器就会产生一个与其输入电压和自身电导成正比的电流。

 然后,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每一列线上的总电流是所有行线在该列上产生的电流之和,则每一列的总输出电流,i=∑(v*g),恰好就是输入向量与权重矩阵一列的向量点乘结果。

 也就是说,整个阵列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在一次物理操作中,就完成了整个矩阵乘法的计算。

 当林东升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时,所有的人全都惊呆了。

 这确实是一个天才的想法,而且,切实可行!

 黄院士听了,也是眼睛一亮,非常认可他的这个解决方案。

 如此看来,她当初向姚教授求助,让林东升这样的数学和计算机双料天才参与进来,绝对是一个非常正确且英明的决定。

 不过,她认真思索一番后,很快又皱眉说道:“这个解决思路是正确的,不过,传统的模拟计算因噪声、器件非理想特性等原因,精度很难超过8位,接下来咱们需要突破的,就是最难的精度问题。”

 “也就是说,咱们还需要开发出相应的高精度电导调制技术,能够将权重值精确、稳定地写入忆阻器单元,并实现多个离散的电导状态。”

 在黄院士的指导下,科研团队又埋头苦干了两个月,终于研究出了创新的电路设计。

 即使用一对忆阻器来表示一个权重,一个正项,一个负项,再通过差分信号来抵消共同噪声,提高信噪比和动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