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特战队淡吃萝卜

第306章 谁能力挽狂澜(第2页)

比如说,在鄂豫皖抗日军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那便是敌后武工队司令部里的副司令,其实也就是政委杨振宇,敏锐的感觉到了徐剑飞军事思想的变化。。

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思想的变化,其实并非偶然。

这是他是北面的人。尽管他毫不犹豫地执行着徐剑飞的安排,但北方强大的思想教育,以及敌后抗日武装游击战争所取得的辉煌成绩,都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让他绝对相信教员的理论正确,深烙在他的思想里了。

这些事实让他坚信,北方那位教员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当他看到徐剑飞这次,竟然要背离他原本的军事理论常识,走上一条看似偏颇的道路时,他心中的焦急简直难以言表。

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直接向徐剑飞发报阐述自己想法的权力。面对这一困境,他想骑上战马,星夜兼程地赶赴前线,他决心要当面与徐剑飞坦诚相见,直陈自己的观点,纠正他的错误。

不过,杨振宇心里非常清楚,由于自己特殊的身份,在上次南北谋夺徐剑飞的根基的事故中,无论如何都已经与军长之间,产生了一道深深的隔阂。

他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恐怕难以说服军长改变主意。于是,在紧急关头,他想到了一个人——二叔。

杨振宇深知二叔的智慧和威望,他相信只有二叔能够出山,才有可能阻止军长这一孤注一掷的行动。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找到了二叔,将这场危局的现状,一五一十地向二叔做了详细说明,并恳请二叔出山,挽救这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危机。

在杨振宇深入透彻地分析之后,二叔终于被他的言辞所打动,也深刻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毫不犹豫地放下了手头正在忙碌的工作,放弃骑他那走驴,而改从不骑的战马,跟随在杨振宇身后,一同疾驰奔赴前线。

孤儿山战场与核心根据地之间相距甚远,足有三百里之遥。

这段路程不仅遥远,而且道路崎岖难行,此外,他们还需要时刻警惕那些散布在各处扫荡的鬼子和伪军,稍有不慎便可能遭遇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