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十月廿二
第982章 马赫数0.985(第2页)
听着刘洪波的解释,艾德斯坦纳觉得有点头皮发麻。 他甚至开始有点庆幸,当初自己拍板,把机翼设计这一坨工作给甩了出去。 实际上,全世界第一个使用二自由度舵面模型进行地面颤振模拟的国家正是法国。 或者严格来说,正是达索。 但也正因如此,艾德斯坦纳反而更容易想象到,对方描述的究竟是一副怎样的地狱绘图。 考虑到今天的时间宝贵,他决定暂时放弃中间部分直奔主题: “所以……既然无法达到马赫数0.95的设计要求,那么贵方的设计结果具体是多少?” 艾德斯坦纳当然没看过论语,但也知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 因此,虽然表面上提出的目标是0.95,但其实还有一个稍低一些的心理预期。 只不过之前从来没跟其他人提起来过。 如果华夏人能实现这个最低门槛,那为了不耽误项目时间表,他也愿意接受这一设计方案。 然而,刘洪波的反应却完全出乎了艾德斯坦纳的预料: “等等……” 前者皱了皱眉: “我刚刚只是在介绍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但并没有说达不到设计要求啊?” “ah?” 艾德斯坦纳这边连心理建设都已经做好了,结果却听到了这么个回答。 这短短半个下午之内的大悲大喜,让老头子的心脏有点不堪重负。 他一边下意识地敲了敲自己有些发闷的胸口,一边指着面前的屏幕: “可是这张图……” “这张图是我们用贵方提供的原始翼型模拟出的结果,用来验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不是设计结果……” 刘洪波有些无奈地扶额摇头,突然有一种回到课堂上给学生们上课时候的无力感: “你们继续往下翻,就能看到经过不同取向优化之后的几种设计方案了……” 直到这时候,一众人才想起来,这好像只是刚开始看到的第一张图而已。 只不过因为里面的信息量太大,因此耗费了很长时间…… 随着文档向下滚动,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应的计算结果陆续呈现在众人面前。 “最开始,我们的思路是尝试把利用极限环振荡,也就是把震荡相应控制在线性范围内,这样就可以通过主动抑制系统对其进行抵消,理论上可以让颤振临界速度无限逼近1马赫,大概在……0.998左右。” 一群人围坐在屏幕前面,而刘洪波则站在他们身后,不紧不慢地介绍着设计过程: “不过,后来我们意识到,只有当极限环振荡幅值随气流速度的变化曲线与速度轴垂直时,才能满足上面的要求,而在这一基础上只要稍有偏差,就会进入亚临界分岔,从而诱导产生爆发型极限环振荡,这对于飞机来说风险实在太高……” “所以,我们最后决定,暂时不去解决跨音速凹坑问题,而是把凹坑出现的位置向后挤压,让飞机能相对安全地处于超临界分岔曲线上,这样可以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流动控制方程,再和结构运动方程联立就能求解非线性颤振。” “考虑到颤振速度下陷是由空气压缩性的影响引起的,只需要优化翼面对正向来流的压缩效应……” “……” 排除掉一些不能透露的核心机密之后,刘洪波用了大约40分钟,把整个优化过程大概介绍了一遍。 这个时候,设计文件也被翻到了接近最下面的位置。 “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结果仍然无法达到线性极限环震荡时的数据,毕竟这是理论限制所决定的,无法用简单的工程手段突破……” 刘洪波用无比惋惜的语气说道。 而其它众人本来就听得正出神,内心自然也跟着他的语气一沉。 不过,还没等沉到底,艾德斯坦纳就翻到了最终设计结果的部分。 与此同时,刘洪波也话锋一转: “很遗憾,我们最后优化出的设计方案,极限速度只达到了马赫数0.985……” 原本紧盯着电脑屏幕的十几双眼睛,几乎同时转而看向了刘洪波。 “???” 您听听您说的这是人话吗? 只达到了0.985? 虽然出于动力限制、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考虑,飞机不可能真的顶着机翼可承受的极限速度飞。 但极限速度如此之高的超临界机翼,基本上意味着完全
可以实现0.9-0.95马赫的最大巡航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