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几乎现成的方案(第2页)

 

很明显,这句话真正的重点在前半部分。

 

也是卡索雷真正想要提醒艾德斯坦纳的部分。

 

果然,听到这个建议,后者的眉头反而皱得更深了。

 

不过,对于艾德斯坦纳来说,大卫国那边的商业信誉倒还在其次。

 

主要是猎鹰8z主要瞄准的两个对手之一,就正好是2001年首飞的湾流g550。

 

另一个是同样在今年初首飞的庞巴迪环球5000。

 

没办法,定位、体量、航程……甚至连进入市场的时间都接近。

 

必定要碰个头破血流的。

 

因此,在他敲定的宣传方案中,可以说攻击性拉满。

 

比如那个超远航程测试,之所以突然提前,很大程度上就是想卡在航程同样接近12000公里的g550前面,成为第一个从纽约直达东京或京城的标志性型号。

 

现在突然要跟对方去用竞争同一套雷达系统的载机平台……

 

尴尬不尴尬先放一边。

 

还是要回到找人优化总体结构的问题上来……

 

最后,艾德斯坦纳还是决定和自己妥协。

 

“算了……”

 

紧接着,在确定卡索雷已经离开并走远之后,艾德斯坦纳光速回到办公桌后面拿起电话,拨通了自己秘书办公室的号码:

 

“帮我给华夏方面发一封邮件,询问他们能否提供预警机雷达天线的设计方案……”

 

“当然不是详细数据……有总体方案就行,要快!”

 

在放下电话那一瞬间,他有些庆幸,自己当初并没有一口回绝对方,而是一直拖到了今天。

 

总归留下了一定的回旋余地。

 

……

 

艾德斯坦纳的要求,很快就被呈现在了刘永全的办公桌上。

 

不过这一次,前者收到反馈的速度要比以往慢上不少。

 

一来,最早提出这个项目的常浩南眼下正集中精力理顺新型号立项之后的大量工作,因此这件事只能由刘永全自己负责协调。

 

二来,合作研发预警机,并不是靠航空动力集团自己就能完成的。

 

还需要电子科技和航空工业方面的配合。

 

或者说实在点,别人两家才是主力。

 

而像这样横跨多个企业的合作,光是集团层面的审批程序就不少。

 

尽管在常浩南签名的作用下几乎全程绿灯,但对于还不太熟悉这方面业务的刘永全来说,还是着实有些头疼。

 

直到半个月后,他终于又一次前往镐京,联系到了正在负责对空警2000进行测试的梁绍修。

 

实际上,二人此前也有过几面之缘。

 

远的不说,就5月末那场立项启动会,他们就同时参加了。

 

只不过那时候梁绍修在旁听席上没机会发言,而刘永全则是作为接受审核的一方,所以并未有过深入接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