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东风压倒西风


范济民提出的要求,并不算过分。

 

毕竟核心机载设备,尤其是雷达系统是由华夏方面提供的。

 

包括眼下埃尔塔电子工业公司和通用动力之间的合作,也是由湾流交付4架g550平台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但全部改装过程完全由前者在大卫国完成。

 

再加上前面那一番铺垫,让卡索雷完全想不出拒绝的理由。

 

但要是就这么直接让步,那局面上也实在是不太好看。

 

因此,他也反过来提出了自己一方的要求。

 

就是在原型机测试阶段结束之后,量产阶段必须在达索的总装线上进行。

 

而这,恰好也是华夏方面预先确定好,可以接受的条件之一。

 

实际上,常浩南最早想到和法国人合作,除了对于猎鹰8z平台比较熟悉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双方在这个项目当中的核心追求不同。

 

华夏已经有了在成本和性能都满足要求,而且基本完全自主可控的主力型号空警2000,剩下的一些缺漏也可以用空警200补上,并不真的急需装备一种航程很远但性能有限的轻型预警机。

 

因此,当前的主要目标是对整个光控相控阵技术路线进行验证。

 

只要保证测试过程在华夏完成,能拿到全部数据就行了。

 

剩下的都是次要目的。

 

而达索则正相反。

 

他们是真的准备拿这个东西去竞标法国空军的新一代预警机项目,然后再凭着这个名头打入国际市场。

 

虽然表面上的体量远逊于e3f,但成本方面几乎四架顶一架,而且靠着后发优势,性能也并没有被拉开什么代差。

 

况且法军面对的作战压力也比较小,在航程足够的情况下,真未必需要难伺候的战略预警机。

 

而既然自家空军都是目标用户了,那后面自然有大把时间去获取数据,并不急在这一时。

 

最重要的反倒是必须维持整个项目平稳进行。

 

毕竟e3f算是现有装备,在其基础上升级虽然要价很高,但基本没什么风险。

 

留给你个全新型号的时间窗口并不长。

 

要是在试验阶段发生一两次重大推迟,那基本也就错过去了。

 

其次则是必须保证总装,以及大部分生产工作在境内完成。

 

这在装备层面是个非常重要的筹码。

 

于是,双方便一拍即合。

 

当然,这只是意向层面。

 

在场众人都没有当场拍板的权限。

 

要想正式签合同,那还得等到大家回去之后,各自把情况向决策层汇报过才行。

 

而且,“高明”项目说是双方合作,但这个双方指的是两个国家。

 

具体下来的话,光是华夏这边就有三个主要参与者,而法国方面除了达索以外,也需要泰雷兹集团的参与才能完成数据链和指挥系统的整合。

 

好在,常浩南此前就对这个项目有所安排。

 

刘永全和梁绍修二人没用几天,就走完了自己这边的大部分流程。

 

不过,电子科技集团那边,进度却稍慢了一些。

 

因为范济民出现在之前的会议现场只是临时顶班。

 

而真正作为负责人的郭林,此时正在处理一个更加紧迫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