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一点小问题(第2页)
“那是……”
后者把视线的焦点投向远方,隔着一层玻璃幕墙,可以看到修长而健硕的2003号机因为起落架被电磁锁固定住的缘故而微微向前低头,如同一只蓄势待发,时刻准备飞扑而出的怒龙:
“毕竟核心机的总体设计从一开始就是四代的底子,只不过十年前咱们的材料和工艺水平都不过关,才不得不给涡扇10a设定成降级配置。”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突然变了变:
“说实话,虽然从航发大会战那会儿开始我就一直在参与,但直到自己接手涡扇10g的设计之后,才明确感受到这个核心机的设计有多么极限……”
因为暂且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数据,所以杨韦也投来了有些好奇的目光。
刘永全无奈地耸了下肩:
“我曾经尝试利用设计88-3和sea650两款发动机的经验,对高压压气机的一部分转子叶型做出修改,结果发现很多参数哪怕稍微调整一点,都无法实现二级风扇和三级风扇的兼容,哪怕只考虑适配三级风扇的情况,也几乎没有特别明显的升级空间。”
当初为了提高推重比,常浩南在完成3-7-1-1的基础核心机结构之后,又给涡扇10a/b减去了一级风扇,变成了相对不太常见的2-7-1-1构型。
类似的操作在人类发动机设计史上虽说不是第一次,但为数不多的先例都不算太成功。
比如使用后置风扇的涡扇5。
能像涡扇10这样全程不出任何乱子的,实在比较罕见……
……
当发动机以最大转速运行了30分钟后,后台检测室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
第一轮启动测试并不包括加力燃烧室的部分。
因此,在两台发动机达到并维持了一段时间军用推力之后,对于动力部分本身的测试就算是告一段落。
如果是寻常型号,那么后面就只要等到入夜之后再把飞机拖回总装车间,检查测试过程是否造成了什么隐患即可。
但歼20和涡扇10g的组合,却还有一项额外的任务。
杨韦又一次来到话筒旁边,向楼下的操作员下达了新的指令:
“向燃烧室内注入电离种子气体,启动等离子体发生器!”
很快,状态显示器上标着ar字样的指示灯由黄转绿,代表高压氩气已经开始注入等离子体发生器。
两台涡扇10g喷出的尾焰颜色似乎也略微加深,就如同加力燃烧室被打开一般,呈现出更加明显的蓝紫色。
只是光芒还没有那么耀眼。
“打开磁控装置,工作方式……默认一。”
对于这套等离子体隐身系统,杨韦还稍有些不太熟练。
实际上,如果对每一种飞行状况下的等离子体控制策略进行精调,那么鞘套的分布效果还能更好。
但显然不能指望战斗机飞行员一边开飞机一边在座舱里写代码,所以只能按照典型状况预设四种默认控制方式,然后自动或手动切换到最合适的那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