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化被动为主动(第2页)
自然也没有准备。
于是,场面一时间竟然僵在了原地。
一众代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几乎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投向了在场的法国和德国代表——
毫无疑问,按照刚才华夏提出的计算方式,最吃亏的必定是一众发达的欧洲小国。
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气候问题的讨论当中,欧盟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纳入考虑的。
但众所周知,典型的欧盟官员同时拥有意大利人的组织力、德国人的灵活性、法国人的谦逊、比利时人的想象力、荷兰人的慷慨和还有爱尔兰人的智慧。
换句话说就是什么事都不可能办成。
所以在2004年这会,部分欧洲国家仍然会单独派出代表参会。
就比如作为欧洲发动机的德国和法国。
并且考虑到华夏近些年跟欧洲走得很近,由他们来提出意见也不会把气氛搞得过于紧张。
不过,德法两支代表团却直接发扬鸵鸟精神,权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因为他们其实并不想反驳。
正如刚才所说,欧盟在国际计算碳排放权和进行碳交易时是作为一个整体。
但细分下去,还是要在内部为每个国家设定一个限额。
因此,德法两国反而可以利用华夏提出的方案作为筹码,来加强自身在欧盟框架内的话语权。
至于碳排放量的问题……
首先,大家都不觉得华夏的方案能够原样获得通过。
别看华夏现在好像占尽优势,但真正有强制力的排放条约,是要等到2007年左右才开始正式谈判的。
最后还要有表决流程。
到时候就算面子上再不好看,各个既得利益国也不可能批准这样一份内容离谱的文件。
总会有所妥协的。
其次,就算真通过了,欧盟也可以通过吸纳一众中欧和东欧国家来扩充人口数量,再通过入盟协定把这些国家的碳排放额度转移到西欧。
真心不急。
就在主持人实在有点看不下去,准备出言强制结束华夏这一轮已经超时许久的发言时,一直都没有被注意到的俄联邦代表团,却出乎所有人预料地开了口。
“我们认为,虽然华夏代表提出的建议很有建设性,但仍然存在几个严重漏洞。”
刚刚摸到话筒的主持人瞬间又重新坐了回去。
没人想到,竟然是貌似应该跟华夏站在一起的俄国人率先发起质疑。
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
“首先,一部分位于寒带的国家,维持基本生存的成本就要比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更高,因此应当考虑到这一点,按照各国处在高纬度地区内的领土面积,或是年平均温度对这些国家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