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八十项技术清单(第2页)

“另外,四代机方案对于动力的要求,并没有想像中那麽严苛……比如之前提到过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并不完全和动力相关,在之前提交过的几个方案当中,其实不乏有偏向低阻力优化,甚至可以用现阶段涡扇10B实现超巡的……”

“总之,设计选型工作本身就和目标动力的性能有关,无论常院士拿出一个什麽水平的第四代发动机,我们都能有相应的方案进行适配和调整……”

这一番话,其实带着张洪飈于公于私两方面的考虑。

于公,航空工业集团这些年也不是在白拿资源,通过歼10和歼11两个项目,早已经对不同体量战斗机的设计和生产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

如今的飞机设计早已经不再局限于“围绕特定型号动力进行气动适配”或是“围绕特定气动设计进行动力适配”二选一,而是应该由气动和动力丶外流和内流相结合进行。

于私,或许常浩南确实有给整个项目进行兜底的能力,但他作为新上任不久的集团领导,也不希望给上级留下一个“离了外人就办不了事”的印象。

……

正如张洪飈所说,常浩南其实在航空工业集团开会之前,就已经接到了来自李忠毅的电话。
 

实际上,他在这件事里面的参与不深,只是在中间给空军装备研究院的几名同志去过一封信而已。

能拿出如今这样的结果,说实话甚至都超过了他一开始的预期。

但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上级会做出如此激烈而明确的反应。

要知道,前世第四代战斗机的选型立项大概在2008年前,这一波直接提前了差不多两年时间。

想来是因为时间线变动以后,由于没了中间发生过的一系列事件,加上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也不似前世那样悬殊,导致决策层的斗争策略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

如果不是没办法,谁tm愿意当乌龟啊?

好在常浩南对此也早有准备。

或者不如说,从重生回来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在为了这一天而准备着。

因此,并不会因为提前两年而感到有任何慌乱。

在接到电话之后,常浩南简单安排了一下镐京方面的工作,然后便用最快的速度飞回了京城……

“常院士,很抱歉这麽急着把你从镐京给叫回来。”

刚一见面,李忠毅就几乎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正题:

“不过上级对于这次的事情非常重视,包括就在前天,张副主任亲自到航空工业集团那边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听取他们领导班子成员的相关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