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电磁能发射系统(第3页)

由于研究方向比较特殊,核工业240所过去很少承担面向应用层面的项目。

尽管近些年来业务范围有所拓宽,但想象力不足的短板很难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弥补。

“既然面对现有需求的竞争力不够,那我们就创造新的需求……”

对于这个套路,常浩南已经是百试不厌了:

“如果按照平均功率100mw来计算,那么相当于说,就连这台实验室级别的原理验证设备,都可以在0.05秒内产生大约5兆焦耳的能量,考虑到电磁能的终端转化效率能达到一半甚至更高,那呈现在负载端也能有2.5-3mj左右。”

“按照一般规律,真正上规模的工程样机,输出能力至少要提高两个数量级,达到200-300mj的水平……这个数字,可就不是飞轮或者电容能够轻易实现的了。”

韩陈峰眼前一亮:

“电磁能武器……比如电磁炮?”

化学能火炮的炮口动能上限基本也就在25-30mj左右,如果能一次提高10-12倍,那对于军队来说显然很有吸引力。

“呃……这么说倒也可以。”

常浩南勉为其难地点点头:

“但对于真正的武器来说,爆轰驱动的准备时间还是太长……我刚才瞄了一眼你们的测试流程,全自动模式下的理想准备时间是两分钟,那就算用6-8组爆轰段轮流驱动同一个发电通道,也最多只能把单次准备时间压缩到15-20秒……”

“这个发射频率对于战列舰而言或许够了,但现代火炮不可能忍受这么低的射速,再说单凭提高初速来增加射程的效费比很差,氢气和氧气的成本又高,就算日后把氢气换成甲烷也很难说比正儿八经的导弹有性价比。”

韩陈峰想了想,觉得对方说的有理:

“那您的意思是……”

“最终目标肯定是航空母舰上的电磁弹射器……当然验证阶段可以暂时叫做‘电磁能发射系统’之类不太敏感的名字。”

常浩南终于挑明了自己的思路:

“尤其是核动力航母,氢气和氧气可以靠反应堆直接产生,15-20秒弹射一次的频率几乎是蒸汽弹射的两倍……这项技术我们国家其实很早就开始预研,只是因为欠缺高规格储能元件才始终没办法实用化,而我们的方案恰好可以绕开这个障碍。”

“要说缺点,那就是多个爆轰段组合起来,体积肯定比电容储能更大,但对于航母来说,也不差这一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