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帮法国人造阵风?

在关于流形学习的算法开发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常浩南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两条消息。

 第一条,来自大洋彼岸的新泽西州。

 《数学年刊》的审稿结果出来了――

 无需修改,直接发表。

 按照审稿意见的说法,尽管论文在书写习惯和用词等方面仍然有一定提升空间,但相比于其内容可能对微分几何,乃至整个数学界所产生的影响而言,不应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这些无意义的细节上。

 因此,编辑部决定将这篇论文插队刊载在下一期,也就是1999年第12期的数学年刊上,并将其作为当期杂志的封底。

 最终的结果,属于意料之中。

 不过,能如此顺利,以至于连小修都不需要,倒也算是个惊喜了。

 毕竟这还是他两辈子以来第一次涉足理论数学领域。

 当然,收到这封信邮件只意味着论文被接收。

 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网络发表或者提前见刊之类的花样,想要看到论文,就只能等到11月杂志正式出版。

 也就是数学年刊还算紧跟时代,会同步发行电子版。

 如果搁在以前,或者其他期刊,那还得等实体书漂洋过海邮寄过来。

 所以,这篇文章造成的影响,应该还要再等一阶段才能表现出来。

 只不过,常浩南这个名字,显然已经因为这篇文章而在数学界混出了一些地位。

 因为,跟审稿结果一起发过来的,还有一封署名为数学年刊编辑部高级编辑米凯尔拉格斯泰特的邀请函。

 邀请常浩南去普林斯顿参加1999年12月末举行的一场数学年会。

 普林斯顿大学在数学界的地位自然不必多提,而能被数学年刊编辑部邀请,更是可以被当做一种殊荣。

 不过么……

 如果常浩南只是个单纯的数学家,那去长长世面倒也未尝不可。

 毕竟,华人数学家虽然不少,但华夏国籍、并在华夏研究机构做出成就来的数学家,已经有些年头没出现过了。

 但常浩南的身份毕竟复杂且特殊。

 哪怕在国内出行,都得提前制订行程和安保规划。

 如无必要,出国是不可能出国的。

 不过,常浩南倒也没回信拒绝。

 数学界嘛,怪人还是不少的。

 他不回邮件也不去参会,很有可能会被当成佩雷尔曼那样的古怪奇才。

 但要是直球拒绝,反而会搞得比较僵。

 数学年刊和普林斯顿的面子,总归还是要给一点。

 至于第二件,就是之前常浩南委派章亮平去办的事情,已经有结果了。

 ……

 集团会议室里。

 包括常浩南在内的七名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会议桌两边坐定。

 自从航空动力集团自从正式成立以后,这还是第一次如此阵容齐整地开会。

 “同志们。”

 坐在首位的朱霖育率先开口:

 “这次召集大家开会,除了对集团成立这几个月以来,各自的工作情况进行一个汇总以外,就是要讨论一下,我们和法国斯奈克玛集团之间的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