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影响整个数学史的邮件(第2页)

 “所以呢……最后机体超重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问题就是纯纯出自好奇了。

 常浩南和李光教授的交集仅限于当年刚重生的时候,对方在刘洪波老师的课上当过评委,并被他的设计方案给震撼了一波。

 所以前者也不太清楚那个无人机项目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解决。”

 栗亚波回答道:

 “甲方后来把原计划里面的活塞发动机换成了一个功率更大的轻型涡桨,所以超重也就超重了,那个项目对我们的要求不高,基本上是能飞起来就行……”

 “行吧。”

 常浩南万万没想到会是这种力大砖飞的结局:

 “既然你确定了,那就往这个方向走。”

 说完他低头思索了一下:

 “不过,搞科研还是要循序渐进,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对咱们国家……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个全新课题,所以也不能一上来就搞大尺寸……”

 “我这有点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今天给你先看着,熟悉一下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研究方式,等我把项目申请下来之后再正式开始。”

 “好。”

 聊完项目的事情之后,常浩南又让栗亚波去找柳晨晨去盖个章,以证明他确实已经进入课题组并完成了选题环节。

 毕业设计在培养方案中算是一项占据十几个学分的“课程”。

 如果中间缺了开题环节的话,虽然常浩南也能摆平,但总归还是比较麻烦。

 “呼……”

 看着栗亚波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差点暴露自己把人家给忘了的常浩南总算松了口气,然后重新把注意力放回电脑屏幕,开始思考如何给佩雷尔曼写回信。

 ……

 几天之后。

 莫斯科,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

 已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准备回家休息一下的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照例打开邮箱,准备检查一下有没有需要自己处理的新邮件。

 这是他的个人习惯。

 在前一天下班之前就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而不是等到当天上班之后。

 过去十几年中,一直都是如此,雷打不动。

 “普林斯顿的数学年会邀请……”

 “千禧年数学大奖……”

 “数学学报的综述约稿……呵……看来是被数学年刊搞的动作给影响到了,真是蠢材,这么搞下去他们的影响力永远也赶不上数学年刊……”

 “……”

 佩雷尔曼动作麻利地把一封封他认为不重要的邮件送进回收站。

 甚至包括授予他千禧年数学大奖,并通知他前去领奖的通知。

 他在近期并没有离开俄罗斯的想法。

 至少不会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离开。

 佩雷尔曼热爱的是数学本身的美感和玄妙,早在几年前成功证明了灵魂猜想之后,他就发现,如果自己因为解决了某项数学问题而获得奖项,那么反而会冲淡他从解决问题这件事本身所获得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