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常总什么都算到了(第3页)

 二则是,他自己之前也发现过几次高度可疑的部分,结果兴冲冲地对比之后,发现要么人家本来就是这么设计的,要么明显是被二次损伤所波及产生的损毁。

 都和事故原因不沾边。

 因此,刚一开始,他其实并没有抱什么太大期望。

 只是例行公事一般地带着本子来到那名下属身边,准备根据编号去找到对应的技术资料进行对照。

 然而这一次,甚至都没等他记下零部件编号。

 只是朝着对方所指的方向定睛一看。

 就猛地瞪直了双眼。

 那是一截短管。

 应该是输送滑油或是燃油的。

 由于燃烧,以及随后的爆炸,导致其中间已经有些变形。

 猛地一打眼,似乎和其它成百上千个同类残骸没有任何区别。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这根管子的断面就会发现。

 它的管壁厚度,是不一致的。

 换句话说,是个偏心管。

 基本上,只有在某些极其特殊,或者是需要对抗自重的环境下,才会专门做出这样的设计。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附件,显然并不在此列。

 换句话说,这几乎不可能是设计要求。

 而大概率是生产时出了问题!

 一瞬间,任炳达瞬间感觉年轻了十岁。

 腿不疼了,腰也不酸了。

 蹭地一声站起身,强忍着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的天旋地转,从旁边找来了机匣外部附件的清单和生产技术文件。

 逐一对照之下,很快便找到了这根短管的所属位置——

 高、中压涡轮轴承机匣,滑油输送管路。

 不出意外地,设计文件中,这里是一根壁厚为0.91mm的均匀短管。

 而眼下,二人手头虽然没有精密测量工具,但哪怕仅凭肉眼也能看出,其最薄的地方连半个毫米都不可能有。

 “烂怂嘞……”

 看着眼前的生产技术文件,旁边的年轻人一脸感慨,连方言都飙出来了:

 “任总……说真的,我还是有点不太敢相信……”

 这种离谱到肉眼都能看出来的质量问题,对于他这样90年代中期才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但是,就这么经过了一级供应商和罗罗本身的两道检查,被安装在了这台测试用的遄达900上面。

 旁边的任炳达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微微颤抖的双手显然也暴露了其内心的震惊:

 “还真是滑油管啊……”

 在此行之前,常浩南专门叮嘱过,要求重点关注涡轮附件,尤其是燃滑油供应系统。

 他虽然依言照做,但心里总归还是犯点嘀咕的。

 毕竟,外部引发断轴的可能性有成千上万,很难顺滑地推导出真实原因。

 但如今铁一般的现实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不信。

 这时候,任炳达又突然想起,自己似乎在半年之前,和常浩南说起过涡轮附件的事情。

 “你再查一下,这部分涡轮附件,是哪个供应商生产的。”

 旁边随之响起了一阵鼠标滚轮转动的咔咔声。

 “是……川崎重工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