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全球鹰(第3页)

 看上去,他的工作和其他飞行员没有任何区别。

 然而,他却没有穿戴任何飞行装具。

 甚至也不是坐在狭窄逼仄的座舱里。

 而是面对着一副键盘、六块屏幕,以及一张宽敞到足以放下一个咖啡杯的桌子。

 显然,这是一个无人机地面控制站。

 作为一名从rc135上退下来的老飞行员,林奇由于其丰富的侦察飞行经验,在到寿之后并没有像大多数同行那样转去纯行政岗位,或者去飞行学校任教。

 而是通过选拔,成为了一名无人机地面操作员。

 虽然没了亲临天空的那种刺激感,但好歹也算是继续以另一种形式留在了飞行员的行列里。

 而他所负责的型号,正是一架两年前才刚刚服役的rq4a“全球鹰”。

 还是block10批次的前九架飞机之一。

 严格来说,只能算是原型机,甚至每一架都有所不同。

 只是因为急着发挥作用,所以才强行服役——

 相比体量巨大,但航程只有9000km左右的rc135,全球鹰有着夸张的km航程和超过40个小时的最大留空时间。

 并且,得益于完善的卫星通信网络,也可以飞到距离控制站成千上万公里的位置。

 除了受制于起飞重量而导致载荷不太全面以外,几乎可以接替传统侦察机的绝大多数任务。

 只不过最开始的时候,这几架飞机连自动飞行系统都不太完善。

 好在,资深飞行员出身的林奇并不是那些只会开着自动设备的萌新,反而更喜欢这种可以亲手操纵的感觉。

 甚至在经过系统升级之后,他还是保留了尽可能手操的习惯。

 就比如现在。

 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只需要在距离边境线50-60公里的位置绕圈,即可接收到目标的卫星信号。

 但旁边的设备操作员却表示,除了几个明显能分辨出来特征的已知信号以外,飞机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发现。

 因此,他只好把航线不断向东偏移。

 地面上有一个正在工作的s波段信号源,应该是64n6系列雷达,但只要他们的飞机不越线,就没有任何威胁。

 当然,无人机的操纵精度略差,所以这种行为肯定要冒些风险。

 而他的操作似乎也得到了回馈。

 就在全球鹰进入第14个侦察周期时,旁边设备操作员的屏幕上突然显示出了一个此前从未见过的s波段信号。

 符合一般天地通信的频率。

 “抓到了!”

 操作员提起精神,飞速操作着面前的键盘:

 “维持航线……至少五分钟时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