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0章 沸腾的西南物理所(第3页)

装置侧方的中性束注入器发出耀眼的白光和嘶嘶的粒子流声响,高能的氘氚原子束穿透磁场,贯入等离子体核心。

等离子体芯部的等效温度进一步向上,很快便突破了2000万c。

“继续注入!eCrh功率提升至3mw!”周新同的声音陡然拔高了一丝,显然前半段无比顺畅的过程也加强了他的信心,“目标,触发h模!”

很快,就在加热总功率突破某个临界点的瞬间——

“边缘温度梯度突变!密度剖面改变!d_α辐射信号骤降!”邝忠昕几乎是喊了出来,“进入高约束模式了!”

当加热功率超过某个阈值时,等离子体边缘会发生“L-h转换”。

此时等离子体边缘会自发形成一道“运输势垒”,大大减少能量和粒子从核心向外的损失,显著提高约束性能和中心温度/密度。

也意味着在外部条件理想的情况下,等离子体终于可以维持自发存在。

主控室内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嗡鸣和急促的呼吸声。

屏幕上,代表能量约束时间的指标如同挣脱了束缚,猛地向上飙升,瞬间达到了常规L模的数倍!

等离子体边缘那道无形的“运输势垒”已然形成,将狂暴的能量和粒子死死锁在核心区域。

“约束时间……超过1.5秒,还在上升!”

对于hL-2A这个级别的装置来说,等离子体不稳定的问题往往出现在最初3秒内以及运行的最末端。

中间的工作过程反而相对平稳。

因此,短暂的兴奋在几位组长脸上掠过。

但邝忠昕的声音立刻将所有人拉回现实:

“h模维持不稳定,注意边缘局域模活动!磁探针监测到异常扰动波形,幅度在增大!”

为了追求运行时间而过于极限的设定还是造成了影响。

按照过去的经验,一旦等离子体边缘开始波动,尤其是在高约束模式的早期,就会很快进入正反馈失控,最终导致热猝灭。

但这一次,他们却从那份资料中提前找到了应对的“法宝”。

“启动共振磁扰动线圈,按照7号方案施加扰动磁场!”

喊出指令的同时,周新同瞄了一眼身后不远处的丁宣——

这项控制方案,正是由后者发掘,并最终组织成为具体操作程序的。

在rmp线圈的精准干预下屏幕上的磁扰动波形幅度开始减小,并逐渐稳定在一个低水平状态,就像被一只无形之手所抚平。

整个过程与那份神秘资料中预测的响应曲线高度吻合。

周新同的目光在成功抑制eLm的屏幕数据和旁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显示着执行方案来源的简短标记“Cns-Algov2.0”——之间快速扫过。

“约束时间30秒,边缘局域模恢复自稳定!”邝忠昕明显如释重负,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整个人向后靠在了椅背上。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托卡马克点火过程的顺利完成。

但周新同却提前制止了尚未到来的掌声:

“eLm初步抑制成功。但这才刚刚开始,维持住h模,注意各项参数平衡,尤其是偏滤器热负荷……”

“记住今天的目标,我们现在距离成功还很远,不要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