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信我,我们的卫星是民用的!(第2页)

 

借常浩南的光,指的自然是他开发的高维数据降维算法。

 

然而常浩南本人却有点懵。

 

“等一下栾局长。”

 

他抬手打断了对方:

 

“我这边通过数据降维得到的数据才刚开始研究,这都能借到我的光”

 

常浩南确实已经靠那个算法处理了几次不同的数据,但更进一步的成果,无论是他自己主持的沙漠土壤化,还是之前交给其它系统研究的冻土层和黄土高原地质分析,可都还没掏出来。

 

怎么就“解决不少难题了”

 

我还没发力呢

 

但常浩南看着栾文杰的样子,显然也不是在说笑。

 

被打断的栾文杰和丁高恒对视一眼,笑着解释道:

 

“从太高维度被降下来的数据确实还需要等待常总你们来解析,不过一些相对低维的数据在经过降维之后,再依靠加大采样密度,然后跟已知地理信息对照的老办法,还是能挖掘出来不少有用的内容。”

 

“比如今年7月份,就依靠这些数据提前预判了一次秦省紫阳县境内的特大规模山洪泥石流,提前转移走了12个乡镇的群众,少说避免了上百人的伤亡……”

 

常浩南恍然大悟。

 

高维数据,只是个统称。

 

正如栾文杰所说,其内部也还是能再分出三六九等的。

 

降维之后,表现出来的低维数据形式也有所区别。

 

唯一的共同点是,因为都变成了二/三维数据,所以都能被人的感知所直接识别出来。

 

当然,二三维数据可以被阅读,并不意味着能轻易被读懂。

 

所以才需要进行之前提到过的数据校核。

 

常浩南因为是算法的开发者,再加上开着挂,关注的重点自然在原维度较高的数据上。

 

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量更大,但相应地,解析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

 

但航天局选择的路线却是正常的先易后难。

 

所以能很快拿出一些成果来也正常。

 

尤其是,山洪类的地质灾害风险属于特征比较明显的。

 

要是地震,那可能就比较麻烦了。

 

至少他目前开发的算法肯定处理不来。

 

而常浩南自然也乐见于此。

 

毕竟他刚重生那会给自己设定的路线,就不仅仅是一个往外掏成品的多啦a梦,而是要带动华夏的相关产业发展。

 

航空和机械领域,他都算是实现了这个目的。

 

而在航天这块,现在至少是个不错的开始。

 

在常浩南暗自思索的时候,栾文杰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然后回到了之前的正题上: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应用,上级单位也已经直观地认识到了建设天基遥感系统的作用和紧迫性,于是给我们新批了一笔资金下来。”

 

“要再发射其它的遥感卫星”

 

常浩南这下听懂对方的意思了。

 

“对,但这次不是资源系列了。”

 

栾文杰回答道:

 

“原本按照计划,我们将会在2002年到2003年之间发射我国的第一颗海洋资源卫星,海洋一号a,给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海洋局提供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污染监测和海洋科学研究等服务。”

 

“但现在有了这笔资金之后,我们准备加快进度,争取把发射任务提前到明年上半年,最晚不超过明年第三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