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以光为刀(第2页)

 

到这里,常浩南继续道:

 

“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计算,利用连续激光进行路径、光束质量和功率均可变的多自由度扫描打孔,确实也有可能规避掉传统热加工带来的氧化、应力损伤和轮廓形状粗糙度差的问题。”

 

“只不过,这对于激光器的硬件要求实在太高,我们……别说是我们,就算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出符合要求的设备,而超短脉冲激光,尤其持续时间在晶格弛豫时间以下的皮秒甚至飞秒激光,在原理上就无法激活热效应,因此是完全的冷加工,更适合作为我们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重点研究方向。”

 

听到这里的时候,会场内的多数人看向常浩南的眼神都逐渐改变了——

 

你们这些搞军工的,心是真脏啊……

 

在错误的方向上给别人留下一线曙光。

 

偏偏这线曙光还是真实的。

 

好像努努力就能够得到。

 

你就说你跟不跟吧!

 

但凡内心有那么一丝不坚定,绝对会给钓成翘嘴……

 

紧接着,常浩南又连续展示了几张关于计算过程的图片:

 

“热效应加工的机理已经相对明确,也不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所以理论层面的计算难度不大,我在论文里面也都展示过了,所以今天只进行简单说明,重点在于给各位同志展示一种利用数学手段指导材料学研究的思路……我称之为,计算材料学!”

 

常浩南发表的那篇论文,篇幅并不长,但他判断,多数材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大概率看不懂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内容。

 

也就是涉及到数学原理的部分。

 

而这恰好又是他接下来指导项目走向的核心技术。

 

所以,常浩南先用了大概二十分钟,像开组会一样把自己的成果给讲了一遍。

 

结果么……

 

其实还是收获了一片茫然的眼神。

 

不过这不要紧。

 

计算过程本身会由常浩南自己完成。

 

他这一轮介绍的目的,是帮助其他人建立对于计算材料学的信心。

 

否则在将信将疑的心态下开展工作,很容易出现问题。

 

……

 

理论与现实的连番轰炸之下,座谈会上的思想,也逐渐被统一了起来。

 

在常浩南结束了第一部分的介绍之后,侯院士首先开了口:

 

“常教授,能不能具体说说,接下来需要我们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

 

“当然。”

 

常浩南端起杯子,喝了口水,然后继续道:

 

“本来就在研究超短脉冲激光的同志们应该清楚,到目前为止,关于激光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行业内普遍还在使用1974年由苏联科学家提出的双温方程,也就是把电子系统和晶格系统的温度分别用傅里叶热传导方程表示,再将两个方程用能量传递项进行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