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和空气斗智斗勇(第2页)

 

要在大体属于平直翼的机翼上实现优秀的近音速性能,光靠优化翼型是没前途的。

 

翼面细节也要关注到才行。

 

而这份工程文件,就是在计算近翼面处的空气流动情况。

 

说起来跟当年常浩南优化歼8c翼型那会所做的工作性质类似。

 

不过精细程度要高得多。

 

毕竟,在结构容许的范围内,战斗机无需考虑气流造成的噪声和抖动。

 

实际上,即便单考虑结构,大展弦比的平直翼也比三角翼要复杂得多。

 

因此,以这份工程文件呈现出的内容来看,达索的工程师们似乎还处在相对早期的研究当中。

 

而换用sol ultiphysics,也大概率是看中了其宣传中的高计算效率。

 

否则这翼型大概率赶不上猎鹰z的时间表。

 

当然,客机嘛,结构相对简单。

 

很多型号(比如当年的新舟60)甚至把不同设计的机翼作为选装件提供给客户。

 

但如果能赶上首发作为标配,那肯定是更好。

 

不过……

 

看着屏幕上的机翼建模,常浩南一只手轻轻扶上了下巴。

 

“这个计算结果,似乎……有些问题”

 

在三星海工搞出这一波事情之前,常浩南出于兴趣,就一直在研究有限体积法求解粘弹性本构方程时,遇到高计算权重问题的解决方法。

 

实际上,他已经找到了一种不涉及扩散项的本构方程,只是还没有来的及找出具体的求解方法。

 

在那个过程中,常浩南使用了手头大量的既有算例,为高阶数据降维过程提供“学习素材”。

 

所以,尽管他本人无法像计算机那样给出精确到一定位数的数值计算结果,但对于结果的特征,或者说趋势,还是有些直觉的。

 

但达索那边算出来的几组结果之间,却不符合他的直觉。


“刘教授。”

 

常浩南抬起头,看向正坐在沙发上,已经喝掉了不知道第几杯茶水的刘洪波。

 

“嗯”

 

后者这功夫正百无聊赖,纠结着是否要主动告辞,就听到了自家老板的声音:

 

“常总您说。”

 

“你那有2.5版本的sol ultiphysics对吧”

 

常浩南问道。

 

“有的。”

 

刘洪波有些茫然地回答。

 

“那就好。”

 

常浩南说着重新把视线投回到屏幕上,然后把那封来自达索的邮件转发到了刘洪波的邮箱里:

 

“我给你发了一份邮件,里面有一个sol ultiphysics的工程文件,你回去之后用他们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什么也不要改,直接从头开始跑一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