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五倍不够!(第3页)

 

网络吞吐量并非一般理解当中的“平均网速”,测试方法也不是通过传输一定数据量的文件然后再除以最终用时,而是以一定速率发送一定数量的帧,并计算待测设备传输的帧。

 

如果二者相等,那么就将发送速率提高并重新测试,直到接收帧少于发送帧的瞬间,其对应速率就是网络吞吐量。

 

因此基本可以认为,测试时间越短,则结果越差。

 

另外不难看出,这种测试方式得到的结果虽然是一个字节/秒的带宽单位,但却绝不仅仅和传输带宽有关。

 

更重要的其实是稳定性。

 

“1.4千字节/秒……”

 

几乎在屏幕上出现数字的一瞬间,吴威就下意识念了出来。

 

哪怕在21世纪初,也是个慢得惊天地泣鬼神的结果。

 

正如他之前估计的那样,在传输条件恶劣的地面上,利用通信车进行多跳传输,不会有任何好下场。

 

实际上,二号车那边测出的吞吐量高达170千字节/秒以上。

 

到了三号车,还剩下30千字节/秒左右……

 

而四号车就只剩下1.4千字节/秒了。

 

足以见得增加中继节点对于传输速度的毁灭性影响。

 

当然,如此夸张的结果确实是本地自然干扰较大导致的特例。

 

但趋势总归是没错的。

 

“打开各号车的编码和解码功能,重新进行测试!”

 

常浩南记录下实验数据,然后对着无线电下令道。

 

对于他来说,对照组的结果越差,反而越贴近于成功。

 

不过,一切的前提是。

 

实验组真能测出一个更好的数据出来。

 

……

 

随着机柜的散热风扇重新呜呜转起,第二次测试,也正式开始。

 

理论上,在启动了编码和解码功能之后,网络吞吐量将可以逼近香农极限。

 

虽然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受到诸多影响,但无论如何,结果应该都会明细优于之前才对。

 

而测试过程,果然也不负众望。

 

持续时间比第一次长了几倍。

 

尽管结果好坏与时间长短只是呈正相关而不是呈正比,但这至少是个不错的兆头。

 

一直到十几分钟之后,屏幕上才像刚才那样跳出一个代表四号车吞吐量的数字。

 

“6.8千字节/秒!”

 

这个结果让吴威眼前一亮。

 

要知道,这些数字本身并不代表他这辆通信车的真实水平。

 

但提升的幅度可是实打实的。

 

将近5倍!

 

他丝毫不怀疑,如果自家产品用上这种技术,那么即便过上5年,乃至10年,性能都不会完全过时……

 

“常总,这……”

 

他一脸兴奋地看向常浩南,准备表达一下祝贺。

 

但话说出口才发现,对方的脸色……似乎并不太好看。

 

“不对啊……”

 

常浩南眉头微皱,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结果喃喃道。

 

略显怪异的反应直接把吴威给整懵了:

 

“不对……哪里不对”

 

“……”

 

迎接他的,是一阵沉默。

 

好一会之后,常浩南才用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回答问题的语气轻声说道:

 

“我之前在有线网络内测试,结果就没下过15倍……怎么这次的效果就直接减弱了三分之二呢”

 

听到这句话,吴威差点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

 

好家伙,这意思是嫌五倍的提升还不够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