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被忽略的广播效应(第2页)

 

另一方面,既然能有5倍提升,就说明从原理上讲,把rd加网络编码这个组合应用到多跳通信当中是可行的。

 

至于为什么只有五倍,可以回去之后再慢慢研究。

 

“让各号车挪位置,继续进行10公里间距的测试吧……”

 

他一边下令,一边把问题,以及目前猜测的几种可能随手记在了旁边的笔记本上。

 

旁边的吴威听到这项指示也松了口气,赶紧指挥另外三辆车进入下一个测试位置。

 

而常浩南,则坐在旁边,继续陷入到沉思当中。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

 

不知道多长时间过去之后,他突然听到旁边再次响起吴威的声音:

 

“一号车,调整天线角度,向右偏转5°30'……”

 

显然,此时各通信车已经抵达了预定的第二轮位置,准备进行测试前的最后调试。

 

“天线角度……”

 

有那么一瞬间,常浩南脑海中灵光一闪,仿佛抓到了什么重点。

 

照理来说,无线通信由于指向性相对较差,这种区区几度的天线调整,几乎不太可能对通信效果产生什么巨大影响。

 

之所以调整,只是为了控制变量,保证测试的严谨程度。

 

某种程度上算是工程师的职业本能了。

 

不过现在仔细一想,倒是给常浩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常总”


吴威刚才突然听到常浩南重复了一遍天线角度四个字,还以为是自己的操作步骤出了什么问题,赶紧用询问的眼神看向后者。“没事,继续测试!”

 

常浩南顿时重新打起精神来。

 

他的想法,正好需要后面几次测试结果来验证。

 

……

 

因为已经是第三次操作,所以测试团队对于整个流程也算是轻车熟路。

 

效率比前两次都要快上很多。

 

间隔10公里,对照组的速度还是刚刚那个样子。

 

1.5千字节/秒。

 

然而,实验组的情况却出现了巨大变化——

 

10.3千字节/秒。

 

这个结果出来的时候,吴威直接双眼瞪大,整个人愣在原地。

 

“我c……”

 

国粹几乎到了嘴边,但还是强行给收回去了:

 

“七……七倍”

 

相比于五公里间距时的测试结果,这一次看似变化不大,但却显而易见地表明了一件事——

 

常浩南刚才是对的。

 

五倍,确实不是极限。

 

只不过,比较令人迷惑的一点是,距离更远之后,反而效果还变好了……

 

要知道,五十四所开发的师属通信车,进行直接通信的主要距离就是5-15公里之间。

 

所以对于这个范围内的结果,他是也是最为关心的。

 

“常总,还需要再重复一遍么”

 

过了好一会,吴威才从震惊当中缓过神来。

 

常浩南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又在心中稍微计算了一下时间:

 

“重复一遍吧,动作快,然后马上转入15公里测试……”

 

……

 

接下来的测试结果,在定性角度上,跟常浩南的预期完全一致——

 

随着通信距离的延长,对照组的网络吞吐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但实验组,却一直在逆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