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新战法试点部队(第2页)

甚至无中心的、两架作战飞机之间的数据共享都还没来得及测试。

 

这会就想玩其它活,确实有点太早。

 

不过,道理归道理。

 

些许可惜的心情还是免不了的。

 

看着眼前的一幕,常浩南突然灵光一闪。

 

大约半分钟的头脑风暴之后,他大概确定了这个新思路的可行性:

 

“虽然以目前的条件,用预警机引导空对空导弹还有些困难,但我们或许可以换一种思路。”

 

本来,其余众人都已经重新看向了电脑屏幕。

 

结果他这一句话,又把大家的注意力给拽了回来。

 

“怎么说”

 

一名高级参谋军官有些好奇地问道。

 

“如果用战斗机雷达引导地对空导弹……难度会小很多。”

 

常浩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因为地空导弹,尤其远程地空导弹的体积足够大,可以相对轻松地塞进去一些额外的硬件设备,甚至可以不依赖通用数据链,专门设计一个通信系统,负责飞机和导弹之间的信息传输,另外弹载制导雷达也足够大,可以在距离目标比较远的地方完成自主锁定,所以对于引导精度和传输延迟也没有那么高的需求……”


“当然,这只是从技术层面考虑,具体的工程实现不会这么简单,而且最关键的是……成本恐怕也很难下得去。”他说这一番话,初衷其实只是想安慰一下刚才受到打击的空军领导而已,并没有真想搞出个什么具体产品。

 

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他没讲到。

 

就是射程。

 

21世纪初的地空导弹最远射程也就150k左右,地导部队一般又都部署在距离接触线比较远的地方,折算下来,其实跟战斗机发射自己的导弹也差不太多。

 

等日后有了射程300k级别的地空弹之后,再考虑这件事也不迟。

 

不过,常浩南还是明显低估了如今解放军指战员们追求新技术新战法的欲望。

 

以及对他的信任水平。

 

“听起来好像……还挺有用的”

 

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第一个评价就给常浩南整不会了。

 

没想到,竟然还有人应和:

 

“确实……”

 

“这样,至少在面对大量低空目标的时候,地导部队也可以提前做出反应,而不是只能干看着,在末端才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