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划时代的产品

第1054章 划时代的产品

 

实际上,一直以来困扰常浩南的,主要是国产飞机的谱系过于不完整了。

 

除去c909和运8以外,还能勉强作为空中平台的,就只剩下新舟60和c808

 

前者乍一看好像和e2c的平台差不多,但其实体积比e2c大了一圈,根本没办法上舰。

 

要是作为纯陆基平台……

 

本来就只有2000沾边的航程,再背个大天线,还没有正经客机那样可以改为油箱的超大行李舱……

 

那性能可实在是太抽象了

 

而后者和运8一样,本质上更适合作为一机通吃的中型平台,而不是高低搭配当中的低。

 

比如目前在研的反潜巡逻机和电子侦察/电子干扰机,从一开始就选上了c808。

 

然而就在刚刚,他发现自己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

 

因为最开始规划预警机平台的时候还是1998年,所以当时自然而然地只想到了这几个已经或者即将国产的型号。

 

后来常浩南虽然也和预警机项目产生过几次联系,但要么是想到了新的雷达技术,要么干脆就是测试软件或者算法。

 

总之都和飞机本身无关。

 

所以也就没系统性地重新考虑过这件事情。

 

但今天,常浩南趁着郭林引出的话题仔细一想,突然意识到情况相比5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除了体现在技术上以外,还体现在外部环境上——

 

过去,咱们是缺少核心技术,所以害怕被单方面断供。

 

但现在……

 

想想nh90直升机

 

想想88-3发动机。

 

再想想遄达900……

 

你重新说一遍,谁怕谁断供

 

华夏在世界产业链当中的竞争力,早已经不再是,至少不只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供货成本。

 

而是实实在在地有了无法被替代的核心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自用型号暂且不论,至少外贸产品,完全可以把思路放得更开一些……

 

不说别的。

 

法国人难道不想要自己的预警机嘛

 

海军因为要考虑舰载所以确实没办法,只能采购e2c。

 

但空军当年选择e3f,争议还是不少的。

 

这个型号除了载机平台更换了性能更好的发动机以外,跟二十年前的e3a并没有本质差别。

 

而报价则是结结实实的来到了近5亿美元。

 

进入新世纪后,觉得e3f性能有些过时的法国空军开始寻求技术升级。

 

结果又要被讹一笔大的。

 

此外从需求上讲,以法国空军的规模和任务,也根本不需要e3a这种体量的型号。

 

不光是常浩南这么想,就连法国人自己都这么想。

 

一直以来,关于把e3f退掉,换成爱立眼的声音就没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