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 故技重施(第3页)

 

甚至感动。

 

毕竟别管人家嘴上怎么说,带着你近距离参观的决定总是实实在在的。

 

防静电鞋踩在地板上发出特有的吱嘎摩擦声,艾德斯坦纳注意到走廊两侧的吸波尖劈呈现出奇特的渐变结构,从入口处的浅灰逐渐过渡到深处的墨黑。

 

当进门的一刹那,仿佛连呼吸声都变得比刚才清晰了不少。

 

参观路线显然经过精心设计,就在杨杰准备关门之前的一瞬间,正巧有一组技术人员推着三辆设备车迎面而来。

 

艾德斯坦纳下意识回头,发现杨杰似乎表现的非常慌乱,正在朝身后迅速挥手,示意对方快点离开。

 

在电光火石之间的刹那,他看到每辆推车都严丝合缝地盖着银灰色防静电布,但在第二辆推车转弯时,布角掀起的刹那露出半截s型的进气道曲面。

 

然而从轮廓上看,却和大上个月首飞的那架2001号机完全不像。

 

反而是单垂尾、机腹进气,且鸭翼和主翼并不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换句话说,更接近现有的的歼10。

 

他还想再探出头去进一步细看时,杨杰却已经把门关上:

 

“这间暗室中总计包括10375个吸波尖劈,壳体结构屏蔽体为焊接式……”

 

尽管后者在介绍时已经隐去了大部分敏感信息,但仍然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

 

比如有人已经开始观察,屏蔽壳体主结构是否完全依托于壳体外部的土建钢柱及钢梁框架。

 

但艾德斯坦纳的思维却仍然沉浸在刚才那一瞬间。

 

他此时基本已经确定,那个模型的总体设计就是一架歼10。

 

只不过,似乎整体更加臃肿,似乎在腹部增加了什么额外的设施。

 

“或许是弹舱”

 

艾德斯坦纳这样推测道。

 

在如今的超视距空战时代,非隐身机也会测试雷达反射面积,但一般都是在试飞过程中顺便完成,数据也是有个大概即可,用不着如此大费周章。

 

那么,如果进行合理推测,是否说明华夏方面仍然没有放弃为歼10研制隐身改进型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