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章 希望他们幸运(第2页)

 “反应倒是快……”

 常浩南低声自语,但细想之下,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

 这不合常理。

 电池和汽车都不是玩期货的大宗商品,而是属于供货时效性很强的消费电子类产品。

 对方敢做出这种等同于“保证按时足量交货”的公开承诺,意味着他们必须拥有切实、即时的供应能力,或者拥有在极短时间内恢复供应的绝对把握。

 否则用不了一个月,谎言就会被无法交付的订单和堆积的客户投诉彻底戳穿,其引发的市场信任崩塌和连锁反应,将比开盘暴跌更恐怖百倍。

 他们凭什么?

 常浩南抄起了办公桌角的红色保密电话,拨出一个号码。

 几声短促的忙音后,线路接通。

 “张院士?我,常浩南。”他开门见山,省去了所有寒暄,“特斯拉和Lg那份联合声明,看到了吧?”

 电话那头自然是连海化物所的张韬院士。

 由于火炬实验室近一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ga-ge(0001)上面,Co-C-hBn材料主要是由对方着手组织研发和推广。

 “看到了,刚看完。”张韬的声音带着点嘲讽,“这帮老美,学得倒挺快,连措辞都抄上了。”

 “不是措辞的问题……”常浩南话才开了个头,就听见对面说道: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刚才我已经复核了所有海关备案记录和我们内部掌握的流向监控。”

 “结果呢?”常浩南难得地有些急切。

 “无论是Co-C-hBn成品,还是关键的中间体材料,过去一年流向Lg

 化学和特斯拉相关供应链的量都在正常商业合同范围内,绝对没有足以支撑他们大规模量产装车的异常囤积。”

 “也就是说,不可能靠库存硬撑。”常浩南揉了揉眉心,“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他们已经……或者自认为已经掌握了单独合成Co-C-hBn材料的技术路线?”

 犹豫片刻后,对方也对此表达了赞同。

 “那张院士,最近一两年,物化所这边在Co-C-hBn的核心工艺环节,有没有出现过值得深挖的泄密风险?”

 这个问题有点敏感,一般人不可能跟张韬说得这么直白。

 但常浩南显然不是一般人。

 而且他们俩之前就讨论过相关事宜。

 电话那头,张韬似乎陷入了回忆。

 过了一小会儿之后,才重新开口道:

 “大概一年前,保密部门揪出过一个叫付琴霞的博士后,她试图窃取部分Co-C-hBn相关的工艺文件,目标是卖给境外……只不过手法相当拙劣,甚至可以说业余,所以人还没离开研究所,就被我们锁定了。”

 “另外,她弄到的正好是常院士你之前放过来的假资料,总之完全没有泄密的可能。”

 常浩南也没想到,自己随意做出的准备,竟然真能有人上钩。

 “这条线上还有其他人么?”

 “没有。”张韬肯定道,“她的上线是通过加密网络单线联系,行动指令粗暴简单,整个布局看似花了几个月,但执行层面漏洞百出,完全不像是专业情报机构的作风,国安那边认为是一次炮灰式的试探,或者某个商业间谍组织的低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