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1章 这技术我真没见过(第3页)

 他死死盯着屏幕,感觉脑子有点发钝:

 一个光学元件,怎么可能同时承载折射和反射功能?

 在物镜系统内,折射元件表面的反射效应是主要干扰之一,要尽可能消除的。

 但张汝宁却没有停顿,继续引导光路前进:“……经过16次折射和4次关键反射后,最终,光线会在这里——底镜,被完美汇聚!”

 光点最终精准地聚焦在代表硅片平面的目标点上。

 很快,范洪杰就意识到,问题不只出在那两处。

 通过3号和12号镜片的折射光路走向也非常奇怪,看上去就好像把把镜面轮廓给画错了一样……

 他强压下立刻提问的冲动,只是把关键疑点记在脑子里,准备事后细问。

 然而,张汝宁的解释反而更快一步。

 “好,光路清楚了。”他的语气变得无比严肃,“现在强调安装和调试的核心关键点!”

 “整个物镜组的核心,是这四块镜片!”指尖依次点中3号透镜、5号棱镜、7号棱镜、12号透镜,它们在屏幕上闪烁着醒目的高亮轮廓线。

 “它们由一种革命性负折射材料制成。”张汝宁语气平淡地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名词,“其中3号和12号透镜的主要功能是消除系统色差,确保成像清晰度。”

 “而5号和7号棱镜,”张汝宁继续介绍,“利用负折射材料的特殊光学性质,同时发挥折射和反射功能,避免垂直入射的光线被其它元件遮挡……”

 “……”

 他环视全场:

 “正因如此,这套物镜组在安装、定位和校准过程中,其基准点设置,与我们之前的ar1500系统完全不同,不再是传统的1号镜、中间镜、底镜三点校准!”

 屏幕上,四个红色三角精确地标定在3号透镜、7号棱镜、12号透镜以及底镜的位置上。

 “而是3号、7号、12号、底镜,四基准点校准!其定位精度要求和相互关联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任何型号,这也是为什么必须由我们最精锐的原班人马亲自操刀,smee和华芯的同志密切配合……”

 “……”

 实际上,后面这部分内容,张汝宁大概率要再说一遍了。

 因为当“负折射材料”五个字从他口中吐出的瞬间,大部分人就已经进入了呆若木鸡的状态。

 尤其范洪杰,更是瞬间明白了什么叫“更让你震惊的在后面”。

 好嘛!

 这技术,我是真没见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