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3章 骑脸输出

几天后,就在外界普遍认为在美国设定的12月31日大限之前,不会再有什么重大动静时,财经频道却出人意料地在产经新闻过程中插入了一档名为《5g,未来已来》的专题栏目。


 在预告中,这个部分会持续16分30秒。


 如果是一个单独的节目,那甚至还有点短。


 但作为新闻的一部分,已经是难以想象的篇幅。


 至少在财经频道的历史上很少出现。


 但即便如此,一开始仍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毕竟5g作为国家战略,宣传片早已拍过不少。


 预告也显得平平无奇,似乎又是一次常规的技术或者商业推广。


 尤其还设定在了产业经济新闻的过程中,似乎更加印证了这种猜想。


 只有部分高校和机关单位下达了“收看并写观后感”的要求。


 然而节目开播后,敏锐的观察者立刻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节目并未采用惯常的专题片模式,而是一次有主持人、有嘉宾、有现场导演的……


 外场转播。


 最初的镜头聚焦在京城某核心商圈,主持人以现场体验的方式,直观展示了5g网络与4g网络在下载速度、高清视频播放流畅度上的巨大差异。


 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的时间差,直观得令人咋舌。


 随后画面转回室内,由工建委主任栾文杰宣布,全国第一个5g试点区域在京城正式向公众开放。


 内容完全呼应栏目标题中的“未来已来”。


 但这只是铺垫。真正的重头戏在后半段。


 也就是栾文杰的发言结束之后。


 京城三家移动运营商,以及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华夏铁塔集团代表齐聚一堂。


 四方在镜头前郑重签署了一份协议。


 协议的核心承诺令人侧目:


 所有第一批部署在京城5g试点区域的基站设备已全部就位,铁塔集团保证将在2015年1月1日前启动施工,于2015年4月30日前完成所有试点区域的5g信号开放。


 整个节目,从主持人到签约方,没有一家企业被点名,没有一处出现“菊厂”或“华兴科技”的字样或Logo。


 甚至包括记者测试用的那部手机。


 哪怕全世界人都知道它是什么型号,但为免“商业宣传”之嫌,还是通过后期技术手段抹去了标识。


 然而,“全部基站设备已经到位”这几个字,在当下的时间节点,无异于平地惊雷。


 业内无人不知目前供应5g基站的主力就是菊厂和华兴科技。


 尤其前者,更是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解决方案、支撑如此大规模快速部署的核心供应商。


 节目全程“处处不提”,却偏偏“处处都是”。